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内生球毛壳菌优化连作菊花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菊花简介第10-13页
        1.1.1 菊花的药用成分第10-11页
        1.1.2 菊花的药理作用第11-12页
        1.1.3 菊花生长种植现状第12-13页
    1.2 内生真菌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内生真菌的涵义第13页
        1.2.2 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连作障碍第15-19页
        1.3.1 连作障碍的危害第15-16页
        1.3.2 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机制第16-18页
        1.3.3 防治连作障碍的措施第18-19页
    1.4 本文选题依据第19-20页
第2章 盐城菊花连作障碍现状调查第20-2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0-21页
        2.1.1 材料第20页
        2.1.2 大田测量指标第20页
        2.1.3 土壤微生物区系测定第20页
        2.1.4 土壤和菊花植株中元素含量的测定第20-21页
        2.1.5 连作菊花土壤酚酸物质检测第21页
        2.1.6 不同浓度的酚酸物质处理菊花组培苗的影响第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2.2.1 盐城菊花连作障碍现象调查第21-23页
        2.2.2 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23页
        2.2.3 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酚酸物质的影响第23页
        2.2.4 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及植物中元素含量的影响第23-24页
        2.2.5 不同浓度的酚酸物质处理对菊花组培苗的影响第24-26页
    2.3 讨论第26-28页
第3章 内生球毛壳菌对连作菊花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凋落物降解的影响第28-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3.1.1 供试样地第28页
        3.1.2 供试材料第28-29页
        3.1.3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测定第29-30页
        3.1.4 凋落物降解的测定第30页
        3.1.5 土壤酶活的测定第30页
        3.1.6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30页
        3.1.7 数据处理第3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0-36页
        3.2.1 不同处理组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30-34页
        3.2.2 不同处理组对凋落物及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第34-35页
        3.2.3 不同处理组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3.2.4 不同处理组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第36页
    3.3 讨论第36-38页
第4章 内生球毛壳菌对连作菊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38-44页
    4.1 材料第38页
        4.1.1 植物第38页
        4.1.2 菌种第38页
    4.2 方法第38-39页
        4.2.1 C4菌制备第38页
        4.2.2 实验处理第38-39页
        4.2.3 不同处理组内生真菌的分离率第39页
        4.2.4 不同处理组菊花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测定第39页
        4.2.5 不同处理组菊花病情指数检测第39页
        4.2.6 不同处理组菊花总黄酮的检测第39页
        4.2.7 不同处理组菊花挥发油的检测第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4.3.1 不同处理组菊花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第39-40页
        4.3.2 不同处理组对菊花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第40页
        4.3.3 不同处理组对菊花黄酮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4.3.4 不同处理组对菊花挥发油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4.4 讨论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sVIP1基因RNAi水稻转化植株构建和水稻中与VirE2互作蛋白的筛选
下一篇:膜荚黄芪肉桂酸-4-羟化酶(C4H)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