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衍射波和合成孔径的三维超声成像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医学超声成像发展历史 | 第11-14页 |
1.3 医学超声成像技术 | 第14-18页 |
1.3.1 数字化成像技术 | 第14-15页 |
1.3.2 合成孔径成像 | 第15-16页 |
1.3.3 三维超声成像 | 第16-17页 |
1.3.4 Fourier成像 | 第17-18页 |
1.4 超声成像的特点及基本概念 | 第18-24页 |
1.4.1 超声成像的特点 | 第18-19页 |
1.4.2 超声成像中的基本概念 | 第19-2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6 本文内容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声场及其仿真研究 | 第27-53页 |
2.1 常用声场 | 第27-33页 |
2.1.1 Gauss聚焦声场 | 第27页 |
2.1.2 非衍射波声场 | 第27-33页 |
2.2 FieldⅡ简介 | 第33-44页 |
2.2.1 FieldⅡ的程序结构 | 第34页 |
2.2.2 FieldⅡ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2.2.3 FieldⅡ的使用 | 第36-44页 |
2.3 基于FieldⅡ的声场仿真研究 | 第44-52页 |
2.3.1 高斯聚焦声场 | 第44-46页 |
2.3.2 零阶Bessel声场 | 第46-49页 |
2.3.3 零阶X-wave声场 | 第49-52页 |
2.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超声成像研究 | 第53-87页 |
3.1 聚焦成像 | 第53-62页 |
3.1.1 聚焦成像系统设计 | 第53-57页 |
3.1.2 常用的聚焦成像系统 | 第57-59页 |
3.1.3 成像系统仿真 | 第59-61页 |
3.1.4 多聚焦成像系统 | 第61-62页 |
3.2 合成孔径成像 | 第62-70页 |
3.2.1 合成孔径聚焦成像 | 第63-64页 |
3.2.2 多阵元合成孔径聚焦成像 | 第64-66页 |
3.2.3 合成接收孔径成像 | 第66-67页 |
3.2.4 合成聚焦成像 | 第67-68页 |
3.2.5 合成发射孔径成像 | 第68-70页 |
3.3 高速超声成像 | 第70-81页 |
3.3.1 阵列波 | 第70-71页 |
3.3.2 角谱传播原理 | 第71-74页 |
3.3.3 高速超声成像方法 | 第74-76页 |
3.3.4 基于方波变换的成像方法 | 第76-81页 |
3.4 合成孔径成像与高速超声成像 | 第81-84页 |
3.4.1 基于Fourier变换的合成孔径成像 | 第81-83页 |
3.4.2 基于合成孔径的高速超声成像 | 第83-84页 |
3.5 小结 | 第84-87页 |
第四章 三维超声成像研究 | 第87-115页 |
4.1 三维超声成像原理及分析 | 第87-93页 |
4.1.1 3D超声成像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第87-89页 |
4.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89-93页 |
4.2 三维超声成像算法 | 第93-101页 |
4.2.1 高帧率超声成像(HFR) | 第94-96页 |
4.2.2 基于非衍射波和合成孔径的三维成像 | 第96-101页 |
4.3 成像仿真结果及其讨论 | 第101-113页 |
4.3.1 与基于切片合成方法的比较 | 第101-108页 |
4.3.2 与单阵元传感器和2D传感器成像的比较 | 第108-113页 |
4.4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5-117页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