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一 导论 | 第14-32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 理论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现实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3. 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价 | 第27页 |
(三)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7-3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2.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30-32页 |
1. 创新 | 第30-31页 |
2. 不足 | 第31-32页 |
二 大规模侵权及其损害后果 新时代的新挑战 | 第32-46页 |
(一) 大规模侵权概述 | 第32-38页 |
1. 大规模侵权的典型案例 | 第32-35页 |
2. 大规模侵权的界定与特征 | 第35-38页 |
(二) 大规模侵权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 第38-42页 |
1. 大规模侵权产生的社会基础——人口密集与规模性消费 | 第39-40页 |
2. 大规模侵权多发的诱因——现代科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 | 第40-41页 |
3. 大规模侵权薄弱的最后防线——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不力 | 第41-42页 |
(三) 大规模侵权的危害性 | 第42-45页 |
1. 个体损害后果严重 | 第42-43页 |
2. 司法体系难堪重负 | 第43-45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三 现行机制下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的途径及不足 | 第46-62页 |
(一) 大规模侵权现行救济机制概述 | 第46-47页 |
(二) 侵权法应对大规模侵权救济的改革与困境 | 第47-53页 |
1. 侵权法应对大规模侵权的创新与发展 | 第47-51页 |
2. 侵权法在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中的障碍与不足 | 第51-53页 |
(三) 责任保险在大规模侵权救济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 第53-57页 |
1. 责任保险在大规模侵权救济中的积极作用 | 第54-55页 |
2. 责任保险的寄生性阻碍其在大规模侵权中的赔偿功能 | 第55-56页 |
3. 责任保险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侵权损害的赔偿需求 | 第56-57页 |
(四) 社会保险在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中的功能及微弱影响 | 第57-61页 |
1. 社会保险的理念与积极作用 | 第57-59页 |
2. 社会保险难以担当大规模侵权的损害赔偿与救济重任 | 第59-61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四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引入及依据 | 第62-80页 |
(一) 在实践中创设与发展的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 | 第62-64页 |
(二) 损害赔偿基金符合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的公共政策考量 | 第64-69页 |
1. 风险社会中大规模侵权频发的必然性 | 第64-66页 |
2. 大规模侵权是风险社会中公共危机的具体形态 | 第66-67页 |
3. 公共政策关注公共危机的救济与风险损害分散 | 第67-68页 |
4.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符合公共政策的客观要求 | 第68-69页 |
(三) 损害赔偿基金顺应损害赔偿理念从个体到社会的变迁趋势 | 第69-76页 |
1. 损害赔偿理念变迁的基本脉络 | 第70-72页 |
2. 损害赔偿理念变迁的法哲学基础 | 第72-74页 |
3. 损害赔偿基金符合损害赔偿理念变迁的发展趋势 | 第74-76页 |
(四) 损害赔偿基金弥补了现行赔偿机制的缺陷与不足 | 第76-78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五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域外经验 | 第80-105页 |
(一) 预设型损害赔偿基金 | 第80-85页 |
1. 美国疫苗损害赔偿基金 | 第80-83页 |
2. 台湾地区的药害救济赔偿基金 | 第83-84页 |
3. 日本的药品损害救济基金 | 第84-85页 |
(二) 保证型损害赔偿基金 | 第85-90页 |
1. 美国的超级基金 | 第86-88页 |
2. 日本的矿山损害赔偿基金 | 第88-90页 |
(三) 事后救济型损害赔偿基金 | 第90-102页 |
1. 美国的“9·11”受害者补偿基金 | 第90-93页 |
2. 达康盾救济基金 | 第93-98页 |
3. 橙剂损害赔偿基金 | 第98-102页 |
(四) 域外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评析与启示 | 第102-105页 |
六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实践探索与评价 | 第105-114页 |
(一)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产生的现实背景 | 第105-106页 |
(二)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机制的初步探索 | 第106-112页 |
1. 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赔偿基金 | 第107-109页 |
2. 康菲溢油损害赔偿基金 | 第109-110页 |
3.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 第110-112页 |
(三) 对我国现有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评价 | 第112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七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制度构建 | 第114-131页 |
(一)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总体设计 | 第114-118页 |
1.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适用范围 | 第114-115页 |
2.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类型设置 | 第115-116页 |
3.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与其他损害赔偿机制的关系 | 第116-118页 |
(二)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具体规则 | 第118-129页 |
1.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设立规则 | 第118-122页 |
2.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管理规则 | 第122-126页 |
3.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赔偿标准的确立规则 | 第126-128页 |
4.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的监督规则 | 第128-129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八 结论 | 第131-136页 |
(一) 损害赔偿基金的法制化有利于高效应对大规模侵权事故 | 第131-133页 |
(二)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具有公共赔偿的特点及优势 | 第133-134页 |
(三) 对未来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展望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1页 |
附录1 学位申请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