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法律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我国创业板做市商制度概述 | 第10-19页 |
| 一、创业板做市商制度 | 第10-12页 |
| (一)做市商制度概念 | 第10-11页 |
| (二)做市商制度与集中竞价制度比较 | 第11-12页 |
| (三)做市商制度与创业板联系 | 第12页 |
| 二、我国创业板做市商制度的现有实践 | 第12-19页 |
| (一)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法律障碍 | 第12-14页 |
| (二)我国现有证券市场监管体系问题 | 第14-16页 |
| (三)缺乏做市商违规法律责任 | 第16-17页 |
| (四)欠缺做市商市场准入法定资格 | 第17页 |
| (五)缺乏做市商交易对象法律保护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 一、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功能与缺失 | 第19-23页 |
| (一)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功能与缺失 | 第19-21页 |
| (二)做市商与庄家的理论澄清 | 第21-23页 |
| 二、做市商监管制度 | 第23-29页 |
| (一)做市商制度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 (二)做市商监管内容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境外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比较研究 | 第29-34页 |
| 一、美国 NASDAQ 市场做市商制度 | 第29-30页 |
| (一)美国 NASDAQ 市场的发展 | 第29页 |
| (二)美国做市商制度的发展 | 第29-30页 |
| 二、其他地区做市商制度 | 第30-32页 |
| (一)日本 JASDAQ 做市商制度 | 第30-31页 |
| (二)台湾兴柜股票做市商制度 | 第31-32页 |
| 三、境外创业板交易制度发展趋势及其内在原因 | 第32-34页 |
| (一)境外创业板交易制度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 (二)境外创业板交易制度变化的内在原因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 第34-57页 |
| 一、我国创业板做市商制度思考 | 第34-40页 |
| (一)关于是否因该引入做市商制度的争论 | 第34-35页 |
| (二)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基本条件 | 第35-36页 |
| (三)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实践基础 | 第36-37页 |
| (四)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模式选择 | 第37-40页 |
| 二、关于短线交易归入权的调整 | 第40-44页 |
| (一)短线交易的行为主体 | 第41页 |
| (二)对内幕消息知情人范围界定 | 第41-42页 |
| (三)操纵股票价格的修改 | 第42-43页 |
| (四)持股比例 5%报告制度的修订 | 第43-44页 |
| 三、构建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监管制度 | 第44-50页 |
| (一)做市商监管体系构建 | 第44-45页 |
| (二)做市商市场准入制度构建 | 第45-46页 |
| (三)做市商信息披露制度构建 | 第46-48页 |
| (四)禁止做市商限制竞争的构建 | 第48-50页 |
| 四、构建创业板市场做市商业务规则 | 第50-55页 |
| (一)做市商权利 | 第50-52页 |
| (二)做市商的义务 | 第52-54页 |
| (三)确立做市商违规法律责任 | 第54-55页 |
| 五、确立做市商交易对象的法律保护制度 | 第55-57页 |
| (一)适合性规则 | 第55-56页 |
| (二)冷静期规则 | 第56-57页 |
| 结语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