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生态休闲资源信息计量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旅游资源质量(品质)评价分析 | 第10-11页 |
1.2.2 旅游资源多样性分析 | 第11-12页 |
1.2.3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 第12-13页 |
1.2.4 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13页 |
1.2.5 旅游资源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分析 | 第13-14页 |
1.3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3 河北省太行山区概况及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页 |
3.1.1 区域位置及范围 | 第17页 |
3.1.2 地质构造与气候条件 | 第17页 |
3.1.3 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 第17页 |
3.2 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8-49页 |
4.1 主要地文景观调查结果与计量分析 | 第18-24页 |
4.1.1 典型地貌调查结果 | 第18页 |
4.1.2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调查结果 | 第18-19页 |
4.1.3 陉调查结果 | 第19页 |
4.1.4 怪石调查结果 | 第19-21页 |
4.1.5 洞穴调查结果 | 第21-22页 |
4.1.6 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22-23页 |
4.1.7 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分析 | 第23-24页 |
4.2 森林公园调查结果与计量分析 | 第24-26页 |
4.2.1 调查结果 | 第24-25页 |
4.2.2 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25-26页 |
4.3 主要生物景观调查结果与计量分析 | 第26-32页 |
4.3.1 风景林调查结果 | 第26-27页 |
4.3.2 风景树调查结果 | 第27页 |
4.3.3 古树名木调查结果 | 第27-28页 |
4.3.4 名优果品调查结果 | 第28页 |
4.3.5 奇花异草调查结果 | 第28-29页 |
4.3.6 珍稀植物调查结果 | 第29页 |
4.3.7 珍稀动物调查结果 | 第29-30页 |
4.3.8 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30-31页 |
4.3.9 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分析 | 第31-32页 |
4.4 农业旅游示范点调查结果与计量分析 | 第32-34页 |
4.4.1 调查结果 | 第32-33页 |
4.4.2 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33-34页 |
4.5 主要水体景观调查结果与计量分析 | 第34-40页 |
4.5.1 风景河流调查结果 | 第34-35页 |
4.5.2 风景湖泊调查结果 | 第35-36页 |
4.5.3 瀑布调查结果 | 第36页 |
4.5.4 潭调查结果 | 第36-37页 |
4.5.5 泉调查结果 | 第37-38页 |
4.5.6 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38-39页 |
4.5.7 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分析 | 第39-40页 |
4.6 主要气象景观调查结果与计量分析 | 第40-44页 |
4.6.1 雨景调查结果 | 第40页 |
4.6.2 云雾景调查结果 | 第40页 |
4.6.3 雾凇景调查结果 | 第40-41页 |
4.6.4 雪景调查结果 | 第41页 |
4.6.5 冰景调查结果 | 第41页 |
4.6.6 旭日景调查结果 | 第41-42页 |
4.6.7 夕阳景调查结果 | 第42页 |
4.6.8 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42-43页 |
4.6.9 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分析 | 第43-44页 |
4.7 文物保护单位调查结果与计量分析 | 第44-46页 |
4.7.1 调查结果 | 第44-45页 |
4.7.2 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45-46页 |
4.8 A 级景区调查结果与计量分析 | 第46-49页 |
4.8.1 调查结果 | 第46-47页 |
4.8.2 丰度和密度分析 | 第47-48页 |
4.8.3 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分析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5.2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