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研究的源起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 第8-9页 |
(二)提高教学质量 | 第9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一)提高灵寿中学的教学效率 | 第9页 |
(二)对教学论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 第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一)文本分析法 | 第9页 |
(二)个案研究 | 第9-10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一)教学 | 第10-11页 |
(二)教学模式 | 第11-13页 |
(三)教学模式的特征 | 第13-14页 |
(四)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 第14-18页 |
第二章 灵寿中学的教学模式 | 第18-26页 |
一、教学之前,学生先自学 | 第19-21页 |
二、教学模式的辅助措施 | 第21-24页 |
(一)当堂作业当堂解决 | 第21页 |
(二)当天的作业不能留到第二天 | 第21页 |
(三)月考 | 第21-22页 |
(四)充分利用有效时间 | 第22-23页 |
(五)强化训练 | 第23页 |
(六)培优和补差 | 第23-24页 |
三 教学模式的物质条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灵寿中学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实施效果 | 第26-32页 |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26-28页 |
(一)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 第26页 |
(二)在操作上,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 | 第26-27页 |
(三)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发现学习 | 第27页 |
(四)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的思想 | 第27-28页 |
二、实施效果 | 第28-30页 |
(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 | 第28-29页 |
(二)包括差生在内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 第29页 |
(三)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 第29页 |
(四)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 第29页 |
(五)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发展 | 第29-30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32-3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2页 |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灵寿中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 第32-33页 |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 第32-33页 |
二、建议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