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理论分析 | 第10-12页 |
(一)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概述 | 第10-11页 |
(二)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11-12页 |
1. 致害物须为公有公共设施 | 第11页 |
2. 公有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存在瑕疵 | 第11-12页 |
3. 公民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 | 第12页 |
4. 损害与公有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瑕疵具有因果关系 | 第12页 |
二、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域外立法例 | 第12-15页 |
(一) 大陆法系 | 第12-14页 |
1. 德国 | 第12-13页 |
2. 法国 | 第13页 |
3. 日本 | 第13-14页 |
(二) 英美法系 | 第14-15页 |
1. 英国 | 第14页 |
2. 美国 | 第14-15页 |
三、中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 第15-17页 |
(一) 中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情况 | 第15-16页 |
1. 立法现状 | 第15页 |
2. 实践情况 | 第15-16页 |
(二) 对中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反思 | 第16-17页 |
1.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适用民事法律存在缺陷 | 第16页 |
2. 归责原则的反思 | 第16-17页 |
3. 赔偿范围的反思 | 第17页 |
四、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制度的构建 | 第17-23页 |
(一)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纳入我国国家赔偿的可行性 | 第17-19页 |
1.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二) 现实条件 | 第19-20页 |
1. 国际形势所趋 | 第19页 |
2. 行政理念的变化 | 第19页 |
3. 制度条件的成熟 | 第19-20页 |
4. 经济实力的增强 | 第20页 |
(三) 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制度的构建 | 第20-23页 |
1. 当事人 | 第20-21页 |
2. 归责原则 | 第21-22页 |
3. 赔偿的范围 | 第22页 |
4. 程序 | 第22-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