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岩石地层下TBM刀盘载荷分析及滚刀布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1.1.1 岩石掘进机的发展及应用 | 第15-17页 |
1.1.2 TBM设备的组成及功能 | 第17-18页 |
1.1.3 TBM的分类与选型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1 滚刀破岩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刀盘载荷特性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3 刀具布局设计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2.4 TBM性能预测评价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复合岩石地层下刀盘载荷模型 | 第25-36页 |
2.1 掘进机盘形滚刀与刀盘简介 | 第25-27页 |
2.1.1 盘形滚刀介绍 | 第25-26页 |
2.1.2 TBM刀盘介绍 | 第26-27页 |
2.2 滚刀分布及运动特性 | 第27-29页 |
2.2.1 刀盘滚刀分布 | 第27-28页 |
2.2.2 刀盘滚刀运动特性 | 第28-29页 |
2.3 滚刀工作原理及受力特性 | 第29-31页 |
2.3.1 破岩机理研究 | 第29-30页 |
2.3.2 滚刀破岩受力预测模型 | 第30-31页 |
2.4 复合岩石地层下刀盘载荷模型 | 第31-35页 |
2.4.1 复合岩石地层截面圆分层模型 | 第31-33页 |
2.4.2 复合岩石地层刀盘载荷模型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复合岩石地层下刀盘载荷特性分析 | 第36-51页 |
3.1 复合岩石地层下刀盘载荷分布特性 | 第36-40页 |
3.1.1 秦岭隧道TB880E简介 | 第36-37页 |
3.1.2 刀盘载荷模型对比验证 | 第37-39页 |
3.1.3 复合岩石地层下刀盘载荷分布特性 | 第39-40页 |
3.2 地质变化与刀盘载荷的关系 | 第40-42页 |
3.3 贯入度与刀盘载荷的关系 | 第42-44页 |
3.4 刀盘推力-扭矩匹配特性 | 第44-50页 |
3.4.1 TBM刀盘掘进操作原理 | 第44-46页 |
3.4.2 刀盘推力-扭矩匹配关系研究 | 第46-48页 |
3.4.3 刀盘推力-扭矩匹配关系验证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复合岩石地层下刀盘滚刀布局设计 | 第51-64页 |
4.1 刀盘设计介绍 | 第51-53页 |
4.1.1 刀盘整体设计介绍 | 第51-52页 |
4.1.2 滚刀布局设计 | 第52-53页 |
4.1.3 刀盘盘体结构与强度设计 | 第53页 |
4.2 基于等磨损速率的正滚刀极径设计 | 第53-59页 |
4.2.1 滚刀磨损速率分析 | 第53-57页 |
4.2.2 滚刀极径设计 | 第57-59页 |
4.3 基于载荷分布均衡的正滚刀极角设计 | 第59-63页 |
4.3.1 刀盘正滚刀极角设计简介 | 第59-60页 |
4.3.2 正滚刀极角设计 | 第60-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AHP-熵权法的滚刀布置性能评价方法 | 第64-75页 |
5.1 TBM刀盘整体性能评价 | 第64-65页 |
5.2 基于AHP-熵权法的滚刀布置评价模型 | 第65-72页 |
5.2.1 基于AHP法滚刀布置层次结构模型 | 第66-69页 |
5.2.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 第69-71页 |
5.2.3 各指标综合权重计算 | 第71-72页 |
5.3 滚刀布置性能评价决策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