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移动支付概述 | 第13-22页 |
第一节 移动支付的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一、移动支付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移动支付的特性 | 第14-17页 |
三、移动支付用户的行为特征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移动支付的法律关系 | 第18-22页 |
一、行政法律关系 | 第18-19页 |
二、民事法律关系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我国移动支付的法律规制问题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问题 | 第22-24页 |
一、市场主体资格规制与市场发展不协调 | 第22-23页 |
二、市场主体行为规制限制移动支付发展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移动支付交易的法律规制问题 | 第24-28页 |
一、调控交易行为重行政管理轻民事调整 | 第24-25页 |
二、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 | 第25-26页 |
三、客户备付金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 第26-27页 |
四、反洗钱制度法律体系不完备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市场监管的法律规制问题 | 第28-30页 |
一、分业监管带来的监管越位和缺失问题 | 第29页 |
二、混业经营模式下管理制度落后引发的问题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权利救济的法律规制问题 | 第30-33页 |
一、司法救济渠道不完善 | 第30-31页 |
二、私力救济渠道不顺畅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国外移动支付的法律规制经验 | 第33-39页 |
第一节 移动支付法律规制的“欧盟模式” | 第33-35页 |
一、单一执照和特殊豁免制度 | 第34页 |
二、实行投资限制 | 第34页 |
三、过失举证责任分配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移动支付法律规制的“美国模式” | 第35-36页 |
一、宽松的市场准入门槛 | 第35页 |
二、许可保证金制度 | 第35页 |
三、注重监管支付行为本身 | 第35-36页 |
四、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36页 |
第三节 移动支付法律规制的“日本模式” | 第36-37页 |
一、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36页 |
二、特殊的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三、注重移动支付交易安全 | 第37页 |
四、重视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 第37页 |
第四节 移动支付法律规制的“韩国模式” | 第37-39页 |
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37页 |
二、完善的信用体制 | 第37-38页 |
三、一流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 第38页 |
四、制定新的配套法律法规 | 第38页 |
五、多部门法律联合监管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移动支付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39-48页 |
第一节 完善移动支付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39-40页 |
一、单一执照和特殊豁免制度 | 第39页 |
二、明确审查批准期限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完善移动支付的市场交易制度 | 第40-42页 |
一、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 第40-41页 |
二、加强安全指引 | 第41页 |
三、建立投资限制制度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完善移动支付的监管制度 | 第42-44页 |
一、明确监管主体职责 | 第42-43页 |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3页 |
三、坚持准入和业务双重监管 | 第43页 |
四、强化行业自律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完善多渠道的权利救济制度 | 第44-48页 |
一、创新司法救济渠道 | 第44-46页 |
二、完善私力救济渠道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