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城市有机垃圾筒仓式干式厌氧发酵处理试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8-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30页
    1.1 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处置方法第9-12页
        1.1.1 城市生活垃圾简介第9-11页
        1.1.2 海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环保处理方式第11-12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厌氧发酵原理第13-15页
    1.4 影响厌氧发酵的重要因素第15-19页
        1.4.1 物理因素第15-17页
        1.4.2 化学因素第17-19页
    1.5 城市有机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9-24页
        1.5.1 概述第19-20页
        1.5.2 厌氧发酵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20-24页
    1.6 城市有机垃圾干式厌氧发酵工艺第24-29页
        1.6.1 筒仓式罐连续干发酵工艺第24-26页
        1.6.2 淋滤罐序批干发酵工艺第26-28页
        1.6.3 车库式干发酵工艺第28-29页
    1.7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2章 分析与测试方法第30-34页
    2.1 分析仪器第30页
    2.2 试验药品第30页
    2.3 测试指标的分析方法第30-34页
第3章 城市有机垃圾特性试验研究第34-44页
    3.1 实验目的及意义第34页
    3.2 理化性质实验第34-36页
        3.2.1 样品采集第34-35页
        3.2.2 分析方法第35-36页
    3.3 厌氧发酵产气特性试验第36-37页
        3.3.1 实验装置第36页
        3.3.2 实验设计第36-37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37-43页
        3.4.1 理化性质第37-38页
        3.4.2 厌氧发酵特性试验过程分析第38-43页
    3.5 本章结论第43-44页
第4章 城市有机垃圾筒仓式干式厌氧发酵系统中试试验研究第44-56页
    4.1 试验目的及意义第44页
    4.2 筒仓式发酵罐试验研究第44-47页
        4.2.1 发酵罐内部流场模拟第44-45页
        4.2.2 发酵罐主要性能测试试验第45-46页
        4.2.3 搅拌沉积区的影响第46页
        4.2.4 塑料杂质对搅拌的影响第46-47页
    4.3 城市有机垃圾干式厌氧发酵试验装置及技术说明第47-49页
        4.3.1 试验装置及工艺第47-48页
        4.3.2 实验方法第48页
        4.3.3 原料及设备选择第48-49页
    4.4 干式厌氧发酵过程数据分析第49-55页
        4.4.1 TS、VS分析第49-50页
        4.4.2 日产气量与有机负荷变化曲线第50-51页
        4.4.3 气体主要组分变化第51-54页
        4.4.4 氨氮变化第54-55页
    4.5 本章结论第55-56页
第5章 城市有机垃圾干式厌氧发酵系统工程试验研究第56-81页
    5.1 工艺路线第56-58页
        5.1.1 原料特性第56页
        5.1.2 城市有机垃圾干式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流程第56-57页
        5.1.3 物料流平衡图第57-58页
    5.2 城市有几垃圾筒仓式干式厌氧发酵系统设计(25t/d)第58-67页
        5.2.1 简介第58-59页
        5.2.2 设计说明第59-60页
        5.2.3 干式发酵系统设计第60页
        5.2.4 物料衡算第60页
        5.2.5 筒仓式干发酵厌氧系统主要设备第60-64页
        5.2.6 厌氧湿发酵系统调试第64-6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7-75页
        5.3.1 密封效果第67-68页
        5.3.2 发酵前后料液TS的变化第68-69页
        5.3.3 发酵料液pH的变化第69-70页
        5.3.4 氨氮浓度的变化第70-71页
        5.3.5 VFA的变化第71-72页
        5.3.6 产气量的变化第72-73页
        5.3.7 CH_4含量的变化第73-75页
    5.4 推广及效益分析第75-80页
        5.4.1 与国外技术的差距第75页
        5.4.2 经济性分析第75-79页
        5.4.3 环境效益分析第79页
        5.4.4 社会效益分析第79-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81-83页
    6.1 研究结论第81页
    6.2 建议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复合修饰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
下一篇:长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