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响应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水文过程对营养物质输出的影响研究 | 第9-11页 |
1.2.3 长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研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SWAT模型原理 | 第14-19页 |
2.1 水文循环的陆地阶段 | 第14-17页 |
2.1.1 气候 | 第15页 |
2.1.2 水文 | 第15-16页 |
2.1.3 泥沙侵蚀 | 第16页 |
2.1.4 氮素运移 | 第16-17页 |
2.1.5 磷的运移 | 第17页 |
2.2 水文循环的河道演算阶段 | 第17-19页 |
第3章 SWAT模型在长江流域上游的建立与验证 | 第19-43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2页 |
3.1.1 自然条件 | 第19-21页 |
3.1.2 社会经济发展 | 第21-22页 |
3.2 SWAT模型的建立 | 第22-35页 |
3.2.1 数字高程数据(DEM) | 第22-23页 |
3.2.2 土地利用数据 | 第23-24页 |
3.2.3 土壤数据 | 第24-25页 |
3.2.4 气象数据 | 第25页 |
3.2.5 水文、泥沙、水质数据 | 第25-27页 |
3.2.6 非点源污染 | 第27-33页 |
3.2.7 点源污染 | 第33-35页 |
3.3 模型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 第35-41页 |
3.3.1 水文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 第35-38页 |
3.3.2 泥沙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 第38-39页 |
3.3.3 水质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近40年来长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时空特征 | 第43-55页 |
4.1 非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的时间变化 | 第43-47页 |
4.1.1 年际变化规律 | 第43-46页 |
4.1.2 年内变化规律 | 第46-47页 |
4.2 非点源污染入河负荷量的空间分布 | 第47-49页 |
4.3 河道氮磷输出特征 | 第49-54页 |
4.3.1 河道氮磷输出的时间变化规律 | 第49-51页 |
4.3.2 河道氮磷输出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51-53页 |
4.3.3 氮磷在河道内的滞留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水文过程对流域氮素输出的影响 | 第55-71页 |
5.1 降雨-径流过程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 第55-63页 |
5.1.1 长江流域上游氮素输出与水文过程的关系 | 第55-56页 |
5.1.2 典型子流域内氮素输出与水文过程的关系 | 第56-63页 |
5.2 不同径流成分中氮素的负荷特点 | 第63-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