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齐曼的后学院科学范式的科学伦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言 | 第9-20页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概念解析 | 第10-15页 |
(一) 科学伦理 | 第10-12页 |
(二) 科学范式 | 第12-13页 |
(三) 后学院科学范式 | 第13页 |
(四) 事实与价值 | 第13-14页 |
(五) 自然主义立场 | 第14-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一) 约翰·齐曼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二) 约翰·齐曼科学伦理思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 后学院科学伦理思想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五、可能性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第一章 齐曼的后学院科学范式生成的背景 | 第20-29页 |
第一节 齐曼生平及其科学哲学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 第20-21页 |
一、齐曼生平 | 第20-21页 |
二、齐曼科学哲学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 第21页 |
第二节 学院科学范式的提出及其科学伦理内涵 | 第21-29页 |
一、学院科学范式的提出 | 第22-24页 |
二、学院科学范式及科学伦理内涵 | 第24-29页 |
第二章 齐曼后学院科学范式提出的理论逻辑 | 第29-44页 |
第一节 解析学院科学范式局限与矛盾 | 第29-37页 |
一、默顿规范的演进及其局限 | 第29-34页 |
二、学院科学规范的内在矛盾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后学院科学范式提出的学理基础 | 第37-44页 |
一、揭示学院型科学蕴涵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 第38-40页 |
二、提出科学的“地图”隐喻 | 第40-44页 |
第三章 齐曼后学院科学范式的伦理意蕴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后学院科学的新CUDOS | 第44-49页 |
一、后学院科学的新CUDOS何以提出 | 第44-45页 |
二、后学院科学新CUDOS的内涵 | 第45-49页 |
第二节 自然主义科学范式伦理的建构与特征 | 第49-54页 |
一、自然主义科学范式伦理的建构 | 第50-51页 |
二、自然主义科学伦理的特征 | 第51-54页 |
第四章 齐曼后学院科学范式的伦理价值 | 第54-58页 |
第一节 对于科学伦理规范建构的启示 | 第54-56页 |
一、对真科学的信念 | 第54-55页 |
二、关注科学范式对科学伦理观的影响 | 第55页 |
三、“后学院”文化氛围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第55-56页 |
第二节 齐曼后学院科学范式的局限性 | 第56-58页 |
一、没有区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界限 | 第56-57页 |
二、囿于默顿的科学规范框架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