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选题背景 | 第8-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边际创新 | 第14-16页 |
一、研究逻辑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本文的边际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本文框架结构图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第一节 传统贸易理论回顾 | 第17-18页 |
一、古典贸易理论 | 第17页 |
二、近代贸易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新贸易理论综述 | 第18-25页 |
一、新贸易理论发展 | 第18-20页 |
二、新贸易理论核心假设:规模经济 | 第20-22页 |
三、新贸易理论核心假设:产品差异化 | 第22-24页 |
四、产业内贸易水平测度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研究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及产能过剩相关文献 | 第2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现状 | 第27-46页 |
第一节 起重运输设备产业概况 | 第27-30页 |
一、起重运输设备行业特点 | 第27-29页 |
二、起重运输设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起重运输设备产业的分类构成及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一、相关分类标准介绍 | 第30页 |
二、起重运输机械行业构成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中美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现状 | 第31-37页 |
一、中美起重运输设备贸易额 | 第32-33页 |
二、中美起重运输设备贸易结构 | 第33-36页 |
三、中美起重运输设备产业贸易程度 | 第36-37页 |
第四节 中印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现状 | 第37-43页 |
一、中印起重运输设备贸易额 | 第38-39页 |
二、中印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结构 | 第39-42页 |
三、中印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程度 | 第42-43页 |
第五节 中美、中印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现状对比 | 第43-44页 |
一、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额对比 | 第43-44页 |
二、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结构对比 | 第44页 |
三、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程度对比 | 第44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 第46-58页 |
第一节 计量模型的框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及推论 | 第47-49页 |
一、一般因素 | 第47-48页 |
二、行业特定因素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替代变量的选择 | 第49-50页 |
一、一般因素替代变量 | 第49-50页 |
二、行业特定因素替代变量 | 第50页 |
第四节 实证分析过程 | 第50-54页 |
一、中美起重运输设备产业贸易实证分析 | 第52-53页 |
二、中印起重运输设备产业贸易实证分析 | 第53-54页 |
第五节 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一、新贸易理论验证 | 第54-55页 |
二、实证结果汇总 | 第55-56页 |
三、中美、中印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第56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第58-61页 |
第一节 促进中美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的对策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促进中印起重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的对策 | 第59页 |
第三节 对起重运输设备行业的建议 | 第59-61页 |
总结及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