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纱线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纱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14-20页 |
2.1 系统结构 | 第14页 |
2.2 技术参数 | 第14-15页 |
2.3 工作原理 | 第15页 |
2.4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5-19页 |
2.4.1 张力采集模块 | 第15-18页 |
2.4.2 张力调节模块 | 第18-19页 |
2.4.3 张力控制模块 | 第19页 |
2.4.4 张力显示与设定模块 | 第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纱线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及仿真 | 第20-41页 |
3.1 张力控制算法设计 | 第20-25页 |
3.1.1 PID算法 | 第20-22页 |
3.1.2 模糊PID控制器 | 第22-25页 |
3.2 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 | 第25-28页 |
3.2.1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25-27页 |
3.2.2 模糊PID仿真框图的建立 | 第27页 |
3.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3.3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设计 | 第28-33页 |
3.3.1 电机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3.3.2 转子位置传感器 | 第30-31页 |
3.3.3 电机数学模型及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3.3.4 电机调速方法 | 第32-33页 |
3.3.5 电机控制策略 | 第33页 |
3.4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仿真 | 第33-39页 |
3.4.1 电机仿真模型建立 | 第33-36页 |
3.4.2 电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5 纱线系统控制策略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纱线控制系统的硬件介绍 | 第41-48页 |
4.1 系统硬件整体框图 | 第41-42页 |
4.2 主控模块 | 第42-44页 |
4.2.1 微控制器TMS320F2808 | 第42页 |
4.2.2 基于TMS320F2808最小系统的设计 | 第42-44页 |
4.3 张力传感器模块 | 第44-45页 |
4.3.1 张力采样电路 | 第44-45页 |
4.3.2 信号调理电路 | 第45页 |
4.4 电机控制模块 | 第45-46页 |
4.4.1 逆变器驱动模块 | 第45-46页 |
4.4.2 电流检测电路 | 第46页 |
4.5 人机界面模块 | 第46-47页 |
4.5.1 显示部分 | 第46页 |
4.5.2 按键部分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纱线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8-58页 |
5.1 DSP的软件开发工具 | 第48-49页 |
5.2 软件设计说明 | 第49-50页 |
5.2.1 I/O功能分配 | 第49页 |
5.2.2 软件实现功能 | 第49-50页 |
5.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57页 |
5.3.1 主程序设计 | 第50-53页 |
5.3.2 A/D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5.3.3 捕获中断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5.3.4 张力模糊PID控制器子程序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6.1 系统调试 | 第58页 |
6.2 成果展示 | 第58-59页 |
6.3 模拟演示 | 第59页 |
6.4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