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轮汽车高效制动能量回收及制动防抱死控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1.2 制动能量回收及制动防抱死控制理论概述第14-16页
        1.2.1 制动能量回收的原理第14-15页
        1.2.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模式第15-16页
        1.2.3 制动防抱死控制理论第16页
    1.3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及制动防抱死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 本文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9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电动轮汽车复合再生制动系统方案设计第21-29页
    2.1 电动轮汽车复合再生制动系统分析第21-23页
        2.1.1 功能要求第21-22页
        2.1.2 约束条件分析第22-23页
    2.2 电动轮汽车复合再生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第23-27页
        2.2.1 电动轮汽车结构概述第23-25页
        2.2.2 复合再生制动系统液压子系统硬件结构方案第25-26页
        2.2.3 复合再生制动系统软件设计方案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电动轮汽车复合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第29-43页
    3.1 整车制动力分配理论及制动动力学分析第29-33页
        3.1.1 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理论第29-32页
        3.1.2 电动轮汽车制动动力学分析第32-33页
    3.2 电动轮汽车制动力分配方案第33-34页
    3.3 制动能量回收及制动防抱死控制策略第34-37页
        3.3.1 制动需求模式判断策略第34-35页
        3.3.2 低强度制动模式制动力分配策略第35页
        3.3.3 高强度制动模式制动力分配策略第35-36页
        3.3.4 复合再生制动系统防抱死控制策略第36-37页
    3.4 模糊逻辑再生制动力控制第37-41页
        3.4.1 模糊控制理论的简介第37-38页
        3.4.2 模糊逻辑再生制动控制器设计第38-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电动轮汽车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第43-55页
    4.1 AMESim软件介绍第43页
    4.2 电动轮汽车整车模型的总体方案第43-44页
    4.3 整车动力学及关键子系统模型第44-54页
        4.3.1 车辆15自由度模型第44-46页
        4.3.2 轮胎模型第46-47页
        4.3.3 电池模型第47-48页
        4.3.4 电机模型第48-52页
        4.3.5 制动能量回收数学模型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制动能量回收及制动防抱死控制联合仿真分析第55-75页
    5.1 制动能量回收性能评价指标及仿真工况第55-57页
        5.1.1 制动能量回收性能评价指标的选取第55-56页
        5.1.2 联合仿真工况的选取第56-57页
    5.2 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第57-66页
        5.2.1 低强度制动仿真分析第57-60页
        5.2.2 中强度制动仿真分析第60-63页
        5.2.3 高强度制动仿真分析第63-66页
    5.3 制动防抱死制动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第66-73页
        5.3.1 低附着紧急制动第66-68页
        5.3.2 中附着紧急制动第68-71页
        5.3.3 高附着紧急制动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75-77页
    6.1 全文总结第75-76页
    6.2 工作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调查研究
下一篇:某车型发动机舱热管理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