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1.1 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8-15页 |
1.1.1 荧光传感器 | 第9-11页 |
1.1.2 电化学传感器 | 第11-12页 |
1.1.3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 第12页 |
1.1.4 比色传感器 | 第12-15页 |
1.1.5 其他传感器 | 第15页 |
1.2 荧光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1.2.1 荧光产生的原理 | 第15-16页 |
1.2.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16页 |
1.2.3 荧光量子产率 | 第16页 |
1.2.4 有机物荧光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 第16-18页 |
1.2.5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第18-19页 |
1.3 核酸荧光探针概述 | 第19-22页 |
1.3.1 荧光染料探针 | 第19-20页 |
1.3.2 金属离子探针 | 第20-21页 |
1.3.3 能量转移荧光探针 | 第21-22页 |
1.3.4 其他荧光探针 | 第22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核酸荧光探针DMA的生物传感器检测凝血酶研究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2.2.3 核酸荧光探针DMA的合成 | 第26-27页 |
2.2.4 核酸荧光探针DMA的核磁和质谱分析 | 第27页 |
2.2.5 核酸荧光探针DMA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2.2.6 核酸荧光探针DMA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27-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3.1 传感器原理 | 第29页 |
2.3.2 可行性实验 | 第29-30页 |
2.3.3 条件优化 | 第30-33页 |
2.3.4 凝血酶的检测 | 第33页 |
2.3.5 传感器的稳定性与选择性 | 第33-35页 |
2.3.6 血清样品的测定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核酸荧光探针E36的生物传感器检测生物素研究 | 第36-49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3.2.3 核酸荧光探针E36的合成 | 第38页 |
3.2.4 核酸荧光探针E36的核磁和质谱分析 | 第38-39页 |
3.2.5 核酸荧光探针E36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3.2.6 核酸荧光探针E36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40页 |
3.2.7 核酸荧光探针E36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3.1 传感器原理 | 第41页 |
3.3.2 可行性实验 | 第41-43页 |
3.3.3 条件优化 | 第43-46页 |
3.3.4 生物素的检测 | 第46-47页 |
3.3.5 传感器的稳定性与选择性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核酸荧光探针E36的生物传感器检测RNA研究 | 第49-58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4.3.1 传感器构建 | 第50-51页 |
4.3.2 条件优化 | 第51-53页 |
4.3.3 RNA的检测 | 第53-54页 |
4.3.4 尿样的测定 | 第54页 |
4.3.5 E36与RNA结合方式 | 第54-57页 |
4.3.6 传感器的稳定性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