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6页
    1.1 引言第8页
    1.2 金属铱配合物的键合方式第8-9页
    1.3 铱配合物的应用第9-20页
        1.3.1 高效的电子发光材料第9-10页
        1.3.2 金属铱配合物作为细胞成像应用第10-11页
        1.3.3 铱配合物的传感应用第11-18页
            1.3.3.1 金属阳离子的传感第11-12页
            1.3.3.2 阴离子传感第12-13页
            1.3.3.3 DNA传感第13-15页
            1.3.3.4 蛋白质传感第15-16页
            1.3.3.5 氨基酸传感第16-17页
            1.3.3.6 pH传感第17-18页
        1.3.4 金属铱配合物的其它应用第18-20页
    1.4 氰根的检测方法第20-24页
        1.4.1 滴定法第20-21页
        1.4.2 电流法第21页
        1.4.3 色谱法第21页
        1.4.4 比色法第21-23页
            1.4.4.1 化学计量法第21-23页
            1.4.4.2 取代法第23页
        1.4.5 基于纳米材料第23-24页
    1.5 本论文的设想和主要工作第24-26页
第二章 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对氰根离子的快速灵敏识别第26-46页
    2.1 前言第26-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1页
        2.2.1 实验仪器第27页
        2.2.2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3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第28-30页
            2.2.3.1 配体的合成路线第28页
            2.2.3.2 配合物的合成路线第28-29页
            2.2.3.3 配体1的合成第29-30页
        2.2.4 金属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测试第30-31页
    2.3 结果及讨论第31-40页
        2.3.1 铱配合物的的合成第31页
        2.3.2 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第31-32页
            2.3.2.1 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31-32页
            2.3.2.2 配合物的发射光谱第32页
        2.3.3 氰根阴离子的检测第32-37页
        2.3.4 铱配合物与Cu离子的反应第37-39页
        2.3.5 选择性和干扰性第39-40页
    2.4 配合物的质谱图及核磁共振氢谱第40-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ctDNA的相互作用第46-60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50页
        3.2.1 仪器第47页
        3.2.2 实验试剂第47-48页
        3.2.3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第48-49页
            3.2.3.1 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路线第48页
            3.2.3.2 配体2dpb的合成第48-49页
            3.2.3.3 配合物的合成第49页
        3.2.4 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测试第49页
        3.2.5 铱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9页
        3.2.6 荧光光谱研究第49-50页
        3.2.7 热变性实验第50页
        3.2.8 ctDNA粘度测试第50页
        3.2.9 圆二色谱实验第50页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0-57页
        3.3.1 铱配合物的合成第50-51页
        3.3.2 光物理性质第51-52页
        3.3.3 配合物与ctDNA键合的吸收光谱第52-53页
        3.3.4 澳化乙锭取代实验第53-54页
        3.3.5 DNA的熔点试验第54-55页
        3.3.6 DNA粘度实验第55-56页
        3.3.7 圆二色谱实验第56-57页
    3.4 配合物的质谱图及核磁共振氢谱第57-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新型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60-71页
    4.1 前言第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3页
        4.2.1 实验仪器第60-61页
        4.2.2 实验试剂第61页
        4.2.3 配合物的合成及路线图第61-63页
            4.2.3.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路线第61-62页
            4.2.3.2 配体tpypht的合成第62页
            4.2.3.3 配合物的合成第62-63页
        4.2.4 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测试第63页
            4.2.4.1 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测试第63页
            4.2.4.2 配合物8与Hcy的作用第6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3-68页
        4.3.1 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第63-64页
        4.3.2 铱配合物的IR、1HNMR、MS表征第64-65页
            4.3.2.1 配合物7和8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4-65页
        4.3.3 铱配合物的光物理化学性质第65-68页
            4.3.3.1 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65-66页
            4.3.3.2 金属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第66-67页
            4.3.3.3 配合物8与Hcy的作用第67-68页
    4.4 配合物的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致谢第81-82页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核酸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芳基羧酸与呋喃的脱羧/C-H芳基化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