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城市效率评价与驱动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前言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1 对外包承接能力的评价研究第10-11页
        1.2.2 对软件外包承接效率的研究第11-12页
        1.2.3 对软件外包承接效率驱动因素的研究第12-13页
        1.2.4 相关研究评述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17-25页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2.1.1 外包第17-18页
        2.1.2 服务外包第18页
        2.1.3 软件外包第18-19页
    2.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第19-22页
        2.2.1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原理第19-20页
        2.2.2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模型第20-22页
    2.3 环境生产技术与Tobit模型第22-24页
        2.3.1 环境生产技术第22-23页
        2.3.2 Tobit模型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城市发展现状分析第25-38页
    3.1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发展概况第25-32页
        3.1.1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基本情况第25-30页
        3.1.2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发展特点第30-32页
    3.2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城市发展概况第32-37页
        3.2.1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城市基本情况第32-36页
        3.2.2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城市发展特点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城市效率评价体系构建第38-44页
    4.1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第38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8-40页
        4.2.1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8-39页
        4.2.2 指标的确定第39-40页
    4.3 评价模型构建第40-43页
        4.3.1 基于CCR-DEA的评价模型构建第40-41页
        4.3.2 考虑UO与UV的评价模型构建第41-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城市效率实证与驱动因素分析第44-58页
    5.1 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第44-53页
        5.1.1 数据来源与说明第44页
        5.1.2 基于CCR-DEA的评价结果分析第44-46页
        5.1.3 考虑UO与UV的评价结果分析第46-53页
    5.2 评价结果差异分析第53-54页
    5.3 基于Tobit模型的软件外包承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54-57页
        5.3.1 变量的选择和说明第54-55页
        5.3.2 模型回归分析第55-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我国软件外包承接城市效率提升对策第58-61页
    6.1 加大人才储备,提升人才竞争力第58页
        6.1.1 加强产学研建设第58页
        6.1.2 扩大非学历教育培养模式第58页
        6.1.3 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第58页
    6.2 扩大产业规模,增强规模效应第58-59页
        6.2.1 扩大软件园区建设规模第58-59页
        6.2.2 以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发展第59页
        6.2.3 优化融资环境第59页
    6.3 鼓励技术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第59-60页
        6.3.1 加大CMM、ISO等各类认证力度第59页
        6.3.2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第59-60页
    6.4 绿色节能,构建软件外包产业生态系统第60页
        6.4.1 合理布局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60页
        6.4.2 提倡使用清洁可替代能源第60页
    6.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7章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pula理论在股票市场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若干非线性发展方程的解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