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关于礼乐文化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关于初中生德育及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育及个体发展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依据 | 第23-33页 |
2.1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23-24页 |
2.1.2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1.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25-26页 |
2.2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2.2.1 礼乐文化为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提供独特体验 | 第26-27页 |
2.2.2 礼乐文化为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提供有效途径 | 第27-28页 |
2.2.3 礼乐文化为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提供有力佐证 | 第28-29页 |
2.3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3页 |
2.3.1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政策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2.3.2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2.3.3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施可行性分析 | 第31-33页 |
第3章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探索 | 第33-49页 |
3.1 学校初中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 第33-40页 |
3.1.1 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情况分析 | 第34-37页 |
3.1.2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工作的现状分析 | 第37-40页 |
3.2 学校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特点 | 第40-44页 |
3.2.1 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化 | 第40-41页 |
3.2.2 学生教育资源挖掘深入化 | 第41页 |
3.2.3 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多样化 | 第41-42页 |
3.2.4 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体系化 | 第42-43页 |
3.2.5 重视家校联系,行为习惯教育三位一体网络化 | 第43页 |
3.2.6 德育科研创新化 | 第43-44页 |
3.3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49页 |
3.3.1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成效分析 | 第44-46页 |
3.3.2 初中生行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第4章 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分析 | 第49-61页 |
4.1 以宣传为切入,将礼乐文化渗透至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 第49-51页 |
4.1.1 在校园内营造良好氛围 | 第49-50页 |
4.1.2 在校园外营造良好氛围 | 第50-51页 |
4.2 以传统为依托,将礼乐文化植根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 第51-54页 |
4.2.1 加强学校组织制度建设 | 第51-52页 |
4.2.2 完善校园环境建设 | 第52-53页 |
4.2.3 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第53-54页 |
4.3 以课堂为基础,将礼乐文化引入学校教学教研之中 | 第54-57页 |
4.3.1 开设经典礼乐文化教育校本活动课程 | 第54-55页 |
4.3.2 将经典礼乐文化渗透至学科教学、教研之中 | 第55-57页 |
4.4 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礼乐文化的情感认知 | 第57-61页 |
4.4.1 通过典礼与仪式深化认识 | 第57-58页 |
4.4.2 通过各类活动内化情感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A 关于“明德华兴中学传承经典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情况”的访谈提纲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