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凝聚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第11-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选题依据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理论意义第13-14页
        二、实践意义第14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4-15页
        一、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二、技术路线图第15页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2页
        一、“中国梦”研究综述第15-16页
        二、国家认同研究综述第16-18页
        三、“中国梦”认同研究综述第18-20页
        四、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研究综述第20-22页
        五、现状述评第22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22-25页
        一、研究内容第22-23页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3页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凝聚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研究的相关基本理论第25-40页
    第一节 关于“中国梦”的基本理论第25-33页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第25-30页
        二、“中国梦”的历史溯源第30-32页
        三、“中国梦”的意义第32-33页
    第二节 “中国梦”认同与共识的基本理论第33-37页
        一、认同的基本内涵第33-34页
        二、“中国梦”认同的意蕴第34-37页
        三、对“中国梦”认同的共识第37页
    第三节 凝聚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第37-40页
        一、凝聚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必要性第37-38页
        二、凝聚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重要性第38-40页
第三章 凝聚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共识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第40-55页
    第一节 凝聚大学生“中国梦”共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0-49页
        一、大学生的“多重角色”出现错位第40-42页
        二、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的表面化和碎片化第42-44页
        三、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情感态度偏弱第44-46页
        四、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信念不够坚定第46-47页
        五、大学生对“中国梦”和“个人梦”融合缺乏思考和规划第47-49页
        六、大学生在“中国梦”教育上存在知行脱节第49页
    第二节 凝聚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影响因素第49-55页
        一、“西方梦”与“中国梦”教育的较量第50页
        二、我国社会问题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第50-52页
        三、复杂的网络环境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第52页
        四、“中国梦”教育方式存在不足第52-53页
        五、大学生接受“中国梦”教育的素质能力不足第53-54页
        六、“中国梦”理论体系研究的不足第54-55页
第四章 凝聚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对策第55-69页
    第一节 以改革和发展谋求凝聚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客观条件第55-61页
        一、以解决民生问题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第55-58页
        二、以制度改革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第58-59页
        三、以创新中国话语体系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第59-61页
    第二节 以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教育效果第61-65页
        一、以整合主体强化大学生“中国梦”共识教育的多主体力量第61-62页
        二、以丰富内容增强大学生“中国梦”共识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第62-64页
        三、以创新形式增强大学生“中国梦”共识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第64-65页
    第三节 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动力系统第65-69页
        一、在“中国梦”与“个人梦”融合中激励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知行合一第65-66页
        二、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中升华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坚定信念第66-67页
        三、在人生规划和素养提升中夯实大学生“中国梦”共识的主体意识第67-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第76-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95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