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综述 | 第16-27页 |
2.1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 第16页 |
2.2 ISO/TS16949标准规范构成及特点 | 第16-17页 |
2.3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 第17-18页 |
2.4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方法-过程方法 | 第18-21页 |
2.4.1 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模型 | 第18-19页 |
2.4.2 PDCA循环 | 第19-21页 |
2.5 ISO/TS16949质量管理五大工具 | 第21-24页 |
2.5.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 第21-22页 |
2.5.2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第22-23页 |
2.5.3 测量系统分析 | 第23-24页 |
2.5.4 统计过程控制 | 第24页 |
2.5.5 生产件批准程序 | 第24页 |
2.6 六西格玛管理简介 | 第24-27页 |
第三章 S公司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3.1 S公司简介 | 第27-30页 |
3.2 S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第30-34页 |
3.2.1 S公司SWOT分析 | 第30-31页 |
3.2.2 S公司取得ISO/TS16949认证及质量管理现状 | 第31页 |
3.2.3 S公司取得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问题 | 第31-34页 |
第四章 S公司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分析 | 第34-47页 |
4.1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 第34-37页 |
4.1.1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因素 | 第34-36页 |
4.1.2 内部因素 | 第36-37页 |
4.2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 | 第37-39页 |
4.2.1 完善的顾客体系 | 第38页 |
4.2.2 完整的内外部审核方法 | 第38页 |
4.2.3 质量成本核算 | 第38-39页 |
4.3 问题原因分析 | 第39-47页 |
4.3.1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问题 | 第39-43页 |
4.3.2 问题原因归纳 | 第43-47页 |
第五章 S公司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 第47-56页 |
5.1 实施组织变革,明确各级职责分工 | 第47-49页 |
5.1.1 组织架构重组 | 第47-48页 |
5.1.2 岗位职责梳理及重新设置 | 第48-49页 |
5.2 突出高层领导者的重要作用----“一岗双责制” | 第49-53页 |
5.2.1 贯宣质量方针和目标 | 第49-51页 |
5.2.2 强化策划工作,统领质管活动 | 第51-52页 |
5.2.3 提升员工归属感 | 第52-53页 |
5.3 完善质量培训考核体系 | 第53-54页 |
5.3.1 基于PDCA循环的培训模式 | 第53页 |
5.3.2 建立考核评价系统 | 第53-54页 |
5.4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全员质量意识氛围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