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公司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际结算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3 国际结算的风险研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VIC公司的国际结算方式及管理现状 | 第14-28页 |
2.1 VIC公司及其出口业务现状 | 第14-16页 |
2.1.1 VIC公司的整体状况 | 第14-15页 |
2.1.2 VIC公司出口业务的状况 | 第15-16页 |
2.2 VIC公司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及管理现状 | 第16-22页 |
2.2.1 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 | 第16-20页 |
2.2.2 VIC公司国际结算的风险管理方法 | 第20-22页 |
2.3 VIC公司国际结算中面临的风险 | 第22-28页 |
2.3.1 进口商恶意拒付的风险 | 第23-24页 |
2.3.2 进口商付款能力丧失的风险 | 第24页 |
2.3.3 信用证软条款的欺诈风险 | 第24-26页 |
2.3.4 租船订舱与货权失去风险 | 第26页 |
2.3.5 对信用证及单据存在概念误区的风险 | 第26-28页 |
3 VIC公司国际结算中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8-35页 |
3.1 外部原因 | 第28-30页 |
3.1.1 进口国的局势或政策变化 | 第28-29页 |
3.1.2 进口商不良信用 | 第29页 |
3.1.3 汇率波动 | 第29-30页 |
3.2 内部原因 | 第30-35页 |
3.2.1 对国际结算风险缺乏防范意识 | 第30-31页 |
3.2.2 对客户的资信管理欠缺 | 第31页 |
3.2.3 集团内部客户的结算管理混乱 | 第31-32页 |
3.2.4 签订销售合同环节缺乏监管 | 第32页 |
3.2.5 缺乏对员工相关知识的培训 | 第32-33页 |
3.2.6 其他管理不足 | 第33-35页 |
4 VIC公司防范国际结算风险的措施 | 第35-45页 |
4.1 加强公司内部国际结算风险的管理 | 第35-40页 |
4.1.1 成立国际结算风险防范小组 | 第35页 |
4.1.2 加强对客户资信的调查与管理 | 第35-36页 |
4.1.3 优化业务流程 | 第36-38页 |
4.1.4 加强相关管理与培训 | 第38-39页 |
4.1.5 加强对第三方公司的管理 | 第39-40页 |
4.1.6 充分了解各种相关规定与要求 | 第40页 |
4.2 不同国际结算方式的风险管理 | 第40-42页 |
4.2.1 针对电汇的风险管理 | 第40-41页 |
4.2.2 针对托收的风险管理 | 第41页 |
4.2.3 针对信用证的风险管理 | 第41-42页 |
4.3 国际结算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 | 第42-45页 |
4.3.1 对汇率波动风险的防范 | 第42-43页 |
4.3.2 贸易术语的选择 | 第43页 |
4.3.3 适当选择组合式的国际结算方式 | 第43-44页 |
4.3.4 部分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