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

基于绩效导向的城际铁路运营方案综合评价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小结第19-21页
2 绩效导向评价理论基础综述第21-35页
    2.1 城际铁路的概念和特点第21-22页
        2.1.1 城际铁路的概念第21页
        2.1.2 城际铁路的特点第21-22页
    2.2 城际铁路运营方案概述第22-25页
        2.2.1 城际铁路运营方案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2.2.2 我国城际铁路运营发展现状第23-25页
    2.3 城际铁路运营方案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第25-28页
        2.3.1 运输需求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第26页
        2.3.2 运价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第26-27页
        2.3.3 服务质量水平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第27-28页
    2.4 基于绩效导向的城际铁路运营方案评价理论分析第28-34页
        2.4.1 绩效导向的概念第28-29页
        2.4.2 评价思路第29-32页
        2.4.3 评价目标第32页
        2.4.4 评价意义及作用第32-34页
    2.5 小结第34-35页
3 基于绩效导向的城际铁路项目运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35-53页
    3.1 基于绩效导向的城际铁路运营方案评价内容第35-37页
        3.1.1 经济效果导向第35-36页
        3.1.2 运力配置效率导向第36-37页
        3.1.3 服务水平导向第37页
        3.1.4 社会效益导向第37页
    3.2 评价目标及评价对象第37-38页
        3.2.1 评价目标第37-38页
        3.2.2 评价对象第38页
    3.3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第38-39页
    3.4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9-47页
        3.4.1 经济效果导向指标第39-41页
        3.4.2 运力配置效率导向指标第41-44页
        3.4.3 服务水平导向指标第44-45页
        3.4.4 社会效益导向指标第45-47页
    3.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7-51页
        3.5.1 指标体系建立流程第47-48页
        3.5.2 评价指标筛选第48-50页
        3.5.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50-51页
    3.6 小结第51-53页
4 城际铁路运营方案评价方法研究第53-69页
    4.1 评价方法的分析与选择第53-56页
        4.1.1 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第53-55页
        4.1.2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55-56页
    4.2 可拓物元评价模型第56-63页
        4.2.1 拓物元理论第56-58页
        4.2.2 基于可拓物元法的城际铁路运营方案评价模型第58-63页
        4.2.3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63页
    4.3 评价系统的实现第63-68页
        4.3.1 功能结构第64页
        4.3.2 主要界面第64-68页
    4.4 小结第68-69页
5 实例分析第69-87页
    5.1 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简介第69-70页
        5.1.1 珠三角城际铁路网概况第69-70页
        5.1.2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网的地位与作用第70页
    5.2 广清城际铁路运营方案简介第70-76页
        5.2.1 广清城际铁路基本概况第70-72页
        5.2.2 广清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第72页
        5.2.3 广清城际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第72页
        5.2.4 广清城际铁路列车运营方案第72-76页
    5.3 基于绩效导向的广清城际铁路运营方案综合评价第76-85页
        5.3.1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第76-77页
        5.3.2 基于物元可拓的运营方案评价过程第77-84页
        5.3.3 评价结论第84-85页
    5.4 小结第85-8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6.1 研究结论第87页
    6.2 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9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悬挂式单轨系统轨道梁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ANSYS的助力外骨骼液压动力单元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