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物流分析的钢铁企业运输系统规划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钢铁企业物流与运输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外钢铁企业运输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7-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生产物流 | 第20页 |
·物流运输 | 第20-21页 |
·企业运输系统 | 第21-22页 |
·运输规划的内涵 | 第22-25页 |
·运输规划的涵义 | 第22页 |
·运输规划的方法 | 第22-24页 |
·企业运输系统规划 | 第24-25页 |
·系统分析与评价 | 第25-27页 |
·系统分析 | 第25-26页 |
·系统评价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分析与运输系统构成 | 第28-36页 |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要素分析 | 第28-29页 |
·基础设施 | 第28页 |
·功能要素 | 第28-29页 |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流程分析 | 第29-30页 |
·钢铁企业运输作业分析 | 第30-32页 |
·运输作业的流程 | 第30-31页 |
·运输作业的特点 | 第31-32页 |
·钢铁企业运输系统的构成分析 | 第32-34页 |
·铁路运输 | 第32-33页 |
·道路运输 | 第33页 |
·其他 | 第33-34页 |
·生产物流与运输系统规划的关系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钢铁企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 | 第36-56页 |
·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综述 | 第36-38页 |
·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36页 |
·规划与设计流程 | 第36-38页 |
·运量分析及预测 | 第38-45页 |
·运量分析 | 第38-40页 |
·运输方式的选择 | 第40-41页 |
·运量预测方法 | 第41-45页 |
·运输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 | 第45-53页 |
·铁路系统能力分析 | 第45-49页 |
·道路系统能力分析 | 第49-51页 |
·运输系统改造工程设计标准 | 第51-53页 |
·钢铁企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定位分析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钢铁企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 第56-68页 |
·系统规划评价思想及步骤 | 第56-57页 |
·运输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7-59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57页 |
·运输系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7-59页 |
·确定运输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59-65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59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9-64页 |
·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64-65页 |
·建立钢铁企业运输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65-67页 |
·构建模糊评判数学模型 | 第65页 |
·计算指标隶属度 | 第65-66页 |
·综合评判结果的量化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钢铁企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实证研究 | 第68-91页 |
·FG运输系统规划背景及规划思路 | 第68-69页 |
·项目背景 | 第68页 |
·规划思路路线 | 第68-69页 |
·FG运输系统现状分析 | 第69-71页 |
·铁路运输系统 | 第69-70页 |
·道路运输系统 | 第70-71页 |
·铁路系统规划与设计 | 第71-83页 |
·铁路系统运输运量预测 | 第71-76页 |
·铁路系统能力查定及分析 | 第76-81页 |
·铁路站场规划方案设计 | 第81-83页 |
·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 | 第83-87页 |
·道路主干路流量预测 | 第83-85页 |
·路段基本通过能力计算 | 第85-86页 |
·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 第86-87页 |
·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综合评价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总结 | 第91页 |
·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作者简历 | 第95-9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