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及评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2.3 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预期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概述 | 第18-28页 |
2.1 微博与意见领袖的定义与特点 | 第18-22页 |
2.1.1 微博定义及特点 | 第18-19页 |
2.1.2 意见领袖的定义及特点 | 第19-20页 |
2.1.3 微博意见领袖内涵及特点 | 第20-22页 |
2.2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2.2.2 两级传播理论 | 第23-24页 |
2.3 影响力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2.3.1 影响力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24-26页 |
2.3.2 FAHP法原理及优势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28-39页 |
3.1 评价要素 | 第28-30页 |
3.1.1 评价目标 | 第28页 |
3.1.2 评价原则 | 第28-29页 |
3.1.3 评价主体 | 第29页 |
3.1.4 评价客体 | 第29页 |
3.1.5 评价标准 | 第29-30页 |
3.2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立 | 第30-35页 |
3.2.1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0-31页 |
3.2.2 构建判断矩阵 | 第31-33页 |
3.2.3 计算判断矩阵权重 | 第33页 |
3.2.4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确立 | 第33-35页 |
3.3 基于FAHP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模型 | 第35-38页 |
3.3.1 因素集与评价集确立 | 第35-36页 |
3.3.2 确定隶属函数 | 第36-37页 |
3.3.3 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 第37页 |
3.3.4 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39-48页 |
4.1 样本选取 | 第39-40页 |
4.2 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 | 第40-47页 |
4.2.1 定性指标隶属矩阵 | 第40-41页 |
4.2.2 定量指标隶属矩阵 | 第41-43页 |
4.2.3 一级综合评价 | 第43-45页 |
4.2.4 二级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4.3 影响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问题与对策 | 第48-55页 |
5.1 有关微博意见领袖的问题 | 第48-51页 |
5.1.1 微博内容过度娱乐化倾向 | 第48-49页 |
5.1.2 盲目追求微博规模 | 第49-50页 |
5.1.3 传播不实信息增强微博效果 | 第50-51页 |
5.2 解决微博意见领袖问题的对策 | 第51-54页 |
5.2.1 注重微博产生环节信息识别 | 第51-52页 |
5.2.2 加强微博传播过程政府监管 | 第52-53页 |
5.2.3 引导社会大众辨别虚假信息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9页 |
附件1 | 第61-67页 |
附件2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