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理论工具 | 第14-16页 |
1、社会冲突理论 | 第14-15页 |
2、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7-18页 |
1、创新点 | 第17页 |
2、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二、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概述 | 第18-30页 |
(一)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特征与成因 | 第18-23页 |
1、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 第18页 |
2、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18-20页 |
3、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 第20-23页 |
(二)基层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角色定位 | 第23-30页 |
1、基层公安机关的法律角色 | 第23-26页 |
2、基层公安机关的实际角色 | 第26-30页 |
三、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具体情况(以三门峡市行政中心区为例) | 第30-36页 |
(一)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二)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措施 | 第31-35页 |
(三)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成效 | 第35-36页 |
四、基层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困境及原因 | 第36-45页 |
(一)宏观层面 | 第36-40页 |
1、缺乏具体有效的法律依据 | 第36-37页 |
2、现行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3、一些基层官员的不正确观念 | 第37-39页 |
4、公安机关职权的有限性和制约性 | 第39-40页 |
(二)微观层面 | 第40-45页 |
1、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机制不健全 | 第40-42页 |
2、应对新媒体舆论的能力不足 | 第42-44页 |
3、基层公安机关自身因素的制约 | 第44-45页 |
五、基层公安机关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思路 | 第45-54页 |
(一)把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纳入法制化轨道 | 第45-46页 |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5页 |
2、建立全面实用的执法操作规范 | 第45-46页 |
3、拓宽利益诉求表达的法律渠道 | 第46页 |
4、坚持法律至上的基本原则 | 第46页 |
(二)准确把握公安机关的角色定位 | 第46-48页 |
1、树立正确的社会稳定理念 | 第46-47页 |
2、规范细化各部门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具体职责 | 第47页 |
3、落实责任倒查机制,严厉查处相关责任人 | 第47-48页 |
4、统一领导,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 第48页 |
(三)加强对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改革和监督 | 第48页 |
1、探索公安机关独立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 | 第48页 |
2、加强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监督 | 第48页 |
(四)切实保障警察执法权威 | 第48-49页 |
(五)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 第49-50页 |
1、建立新型警民关系 | 第49页 |
2、兑现公安机关服务承诺 | 第49-50页 |
3、认真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 第50页 |
4、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 第50页 |
(六)实现群体性事件治理理念和手段的转变 | 第50-52页 |
1、治理理念的转变:以和谐代冲突 | 第50-51页 |
2、警民对立关系的转变:以协助解决代现场简单执法 | 第51页 |
3、控制手段的转变:寻找权利与权力的平衡 | 第51页 |
4、处置策略的转变:从事后表面的法律强制控制转变为事前深入的利益调整控制 | 第51-52页 |
(七)基层公安机关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 第52-54页 |
六、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