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车位权属研究--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教义学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地面车位权属问题概述 | 第14-23页 |
一、问题引入 | 第14-15页 |
(一)地面车位含义 | 第14页 |
(二)权属问题定位 | 第14-15页 |
(三)问题之现实意义 | 第15页 |
二、地面车位权属界定现状 | 第15-22页 |
(一)地面车位权属的立法 | 第16-17页 |
(二)司法实务中地面车位权属的界定 | 第17-20页 |
(三)地面车位权属的研究状况 | 第20-22页 |
三、地面车位权属问题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地面车位权属界定思路探究 | 第23-34页 |
一、权属界定现状反思 | 第23-29页 |
(一)立法缺憾 | 第23-24页 |
(二)司法实务及学界之观点批判 | 第24-28页 |
(三)现有界定思路缺憾之小结 | 第28-29页 |
二、法教义学思路初探 | 第29-34页 |
(一)“模糊”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第30-31页 |
(二)专有部分要件的有限意义 | 第31-32页 |
(三)被忽视的多样的居住形态 | 第32页 |
(四)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教义学建构 | 第34-48页 |
一、住宅小区内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设立之定位 | 第34-38页 |
(一)分割设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 | 第34-35页 |
(二)“分割”含义分析 | 第35-36页 |
(三)分割设立的理论模型:以单栋建筑物为客体 | 第36-38页 |
(四)小结 | 第38页 |
二、分割设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展开 | 第38-48页 |
(一)法律行为原理下的分割设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第38-40页 |
(二)分割设立法律行为之法定规则具有强制性的原因 | 第40-44页 |
(三)分割设立区分所有权之法律效果 | 第44-46页 |
(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设立过程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地面车位权属问题之语境 | 第48-54页 |
一、居住形态的多样性 | 第48-50页 |
(一)区分所有建筑物模型与住宅小区的交织 | 第48-49页 |
(二)所谓的“住宅区区分所有权” | 第49-50页 |
(三)我国城市居住形态类型化总结 | 第50页 |
二、法政策影响的住宅小区权属 | 第50-53页 |
(一)区分所有建筑物中两类“共有权” | 第50-51页 |
(二)一般所有权意义上的小区“共有权” | 第51-53页 |
三、地面车位之不同语境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具体居住形态下地面车位权属分析 | 第54-58页 |
一、符合区分所有建筑物模型的住宅小区 | 第54-57页 |
(一)共有部分形成时点 | 第54-55页 |
(二)住宅小区共有基地范围 | 第55-56页 |
(三)不动产单元登记的实务状况 | 第56-57页 |
二、不符合区分所有建筑物模型的住宅小区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