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甘蓝废液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甘蓝概述 | 第11-12页 |
1.1.1 甘蓝的营养价值 | 第11页 |
1.1.2 甘蓝的保健功效 | 第11-12页 |
1.1.3 甘蓝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2页 |
1.2 食醋概述 | 第12-17页 |
1.2.1 蔬菜醋及其营养功效 | 第13页 |
1.2.2 醋汁的发酵工艺 | 第13页 |
1.2.3 乳酸菌在食醋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4 酯化曲 | 第14-15页 |
1.2.5 食醋中的风味物质分析 | 第15-17页 |
1.3 苏打水概述 | 第17-19页 |
1.3.1 苏打水简介 | 第17页 |
1.3.2 苏打水功效 | 第17页 |
1.3.3 影响甘蓝气味的的挥发性物质 | 第17-1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5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甜咸汁基本成分分析及优良乳酸菌的筛选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3-26页 |
2.3.1 甜、咸甘蓝汁基本指标成分分析 | 第23-25页 |
2.3.2 优良乳酸菌株的筛选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2.4.1 甜、咸甘蓝汁基本指标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2.4.2 优良菌株的筛选分析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酒精发酵中混菌发酵的工艺优化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3.2.1 材料 | 第29-30页 |
3.2.2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31-33页 |
3.3.1 甘蓝甜汁的预处理 | 第31-32页 |
3.3.2 种子液的制备 | 第32页 |
3.3.3 酵母菌酒精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32页 |
3.3.4 乳酸菌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32-33页 |
3.3.5 酵母菌、乳酸菌混菌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33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3.4.1 影响酒精发酵阶段的因素变量分析 | 第33-36页 |
3.4.2 影响乳酸发酵阶段的因素变量分析 | 第36-38页 |
3.4.3 混菌发酵工艺条件的正交优化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高酯醋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41-5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4.2.1 材料 | 第41-42页 |
4.2.2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 | 第42-44页 |
4.3 醋酸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44-51页 |
4.3.1 种子液的制备 | 第44页 |
4.3.2 发酵产酸工艺的优化 | 第44-51页 |
4.4 酯化曲提高食醋酯含量的条件探究 | 第51-56页 |
4.4.1 酯化液产酯工艺的优化 | 第52-55页 |
4.4.2 高酯醋的调配 | 第55-56页 |
4.5 高酯醋中挥发性酯类风味物质的分析 | 第56-57页 |
4.5.1 醋汁样品的预处理 | 第56页 |
4.5.2 色谱仪器参数 | 第56页 |
4.5.3 样品检测及检测谱图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甘蓝苏打饮料的研制 | 第59-71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5.2.1 材料 | 第59-60页 |
5.2.2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 | 第60页 |
5.3 实验内容 | 第60-69页 |
5.3.1 甘蓝苏打饮料的制备工艺 | 第60-61页 |
5.3.2 甘蓝苏打饮料的品质探究 | 第61-68页 |
5.3.3 甘蓝苏打饮料的品质指标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创新点 | 第72页 |
6.3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