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5页 |
1.1 皂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1.1 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特征 | 第13-14页 |
1.1.2 植物皂苷的生物合成及相关酶 | 第14-16页 |
1.1.3 皂苷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1.4 皂苷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 苜蓿皂甙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2.1 苜蓿皂苷的特征 | 第19-20页 |
1.2.2 苜蓿皂甙的生物活性 | 第20-22页 |
1.2.3 苜蓿皂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2.4 苜蓿皂苷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 第23-2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鲨烯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5-36页 |
2.1 材料 | 第25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仪器与生化试剂 | 第25页 |
2.1.3 引物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紫花苜蓿总R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2.2.2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26页 |
2.2.3 紫花苜蓿鲨烯合酶基因MsSS cDNA的克隆 | 第26-27页 |
2.2.4 PCR产物切胶回收 | 第27页 |
2.2.5 克隆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大肠杆菌 | 第27-28页 |
2.2.6 含正确序列的质粒的提取 | 第28-29页 |
2.2.7 MsSS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3.1 紫花苜蓿总RNA的提取 | 第29页 |
2.3.2 紫花苜蓿鲨烯合酶基因MsSS cDNA的克隆 | 第29-30页 |
2.3.3 MsSS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34页 |
2.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鲨烯合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分子调控研究 | 第36-47页 |
3.1 材料 | 第36-37页 |
3.1.1 植物材料及材料处理 | 第36页 |
3.1.2 实验仪器与生化试剂 | 第36页 |
3.1.3 相关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 第36-37页 |
3.1.4 Real-time PCR引物设计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3.2.1 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37-38页 |
3.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8-39页 |
3.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鲨烯合酶含量 | 第39-40页 |
3.2.4 利用固相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茉莉酸甲酯诱导下皂苷含量变化 | 第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3.3.1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 第40-41页 |
3.3.2 组织性差异表达分析 | 第41页 |
3.3.3 MsSS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转录水平变化 | 第41-42页 |
3.3.4 MsSS基因的表达受MeJA的诱导 | 第42-43页 |
3.3.5 在MeJA的诱导下MsSS基因表达的鲨烯合酶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3.3.6 在MeJA的诱导下紫花苜蓿皂苷含量变化 | 第44页 |
3.4 讨论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7-55页 |
4.1 材料 | 第47页 |
4.1.1 植物材料及质粒 | 第47页 |
4.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4.2.1 原核表达 | 第47-49页 |
4.2.2 亚细胞定位 | 第49-51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3.1 原核表达结果 | 第51-53页 |
4.3.2 亚细胞定位结果 | 第53-54页 |
4.4 讨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MsSS基因对紫花苜蓿的转化 | 第55-66页 |
5.1 材料 | 第55页 |
5.1.1 植物及载体材料 | 第55页 |
5.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55页 |
5.2 方法 | 第55-60页 |
5.2.1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5-56页 |
5.2.2 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的制备 | 第56-57页 |
5.2.3 农杆菌转化及鉴定 | 第57页 |
5.2.4 对苜蓿的转化 | 第57-59页 |
5.2.5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鉴定 | 第59-60页 |
5.2.6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皂苷测定 | 第6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5.3.1 载体构建及鉴定 | 第60-61页 |
5.3.2 农杆菌转化及鉴定 | 第61-62页 |
5.3.3 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过程 | 第62页 |
5.3.4 转基因紫花苜蓿的鉴定 | 第62-63页 |
5.3.5 转基因紫花苜蓿总皂苷测定 | 第63-64页 |
5.4 讨论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固相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紫花苜蓿中总皂苷的含量 | 第66-74页 |
6.1 材料 | 第66页 |
6.1.1 植物材料及材料处理 | 第66页 |
6.1.2 实验仪器与生化试剂 | 第66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66-68页 |
6.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66页 |
6.2.2 SPE柱子洗脱条件优化 | 第66页 |
6.2.3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66-67页 |
6.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67页 |
6.2.5 样品溶液稳定性试验 | 第67页 |
6.2.6 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67页 |
6.2.7 重复性试验 | 第67页 |
6.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67页 |
6.2.9 紫花苜蓿总皂苷含量测定 | 第67-68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6.3.1 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 第68页 |
6.3.2 SPE柱子洗脱条件的优化 | 第68-69页 |
6.3.3 样品前处理方法比较优化 | 第69页 |
6.3.4 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 | 第69-70页 |
6.3.5 样品溶液稳定性分析 | 第70页 |
6.3.6 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70页 |
6.3.7 重复性试验 | 第70-71页 |
6.3.8 样品回收率试验 | 第71页 |
6.3.9 样品不同处理方法对紫花苜蓿总皂甙含量测定的影响 | 第71-72页 |
6.4 讨论 | 第72-74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