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1-32页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第11-16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9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9-32页
第一章 文化自觉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自觉第32-63页
    第一节 文化自觉概述第32-45页
        一、“文化”和“自觉”第32-36页
        二、文化自觉的源出和生成第36-40页
        三、文化自觉的概念和本质第40-45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文化自觉第45-63页
        一、文化、权力与政党第45-51页
        二、世界主要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自觉比较第51-60页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自觉的价值意蕴第60-63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维度和本质第63-98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主要维度第63-81页
        一、中国共产党对政党自身文化的自觉第63-72页
        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文化建设的自觉第72-81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第81-98页
        一、文化角色定位的主体自觉第82-86页
        二、文化生态营造的时空自觉第86-91页
        三、文化选择探索的行动自觉第91-93页
        四、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自觉第93-98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依据基础第98-124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理论依据第98-110页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理论基点第98-104页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文化哲学依据第104-110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历史依据第110-117页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蕴涵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时代化”第111-114页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蕴涵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根基培育第114-117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现实依据第117-124页
        一、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第117-121页
        二、全球性文化竞争使国家文化安全面临考验第121-124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成果梳理第124-152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思想轨迹第124-131页
        一、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第124-126页
        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126-128页
        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128-129页
        四、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发展战略第129-131页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建构第131-143页
        一、毛泽东文化思想及文化理论第131-137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第137-143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曲折和教训第143-152页
        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曲折发展第143-148页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严重挫折第148-152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提升途径第152-175页
    第一节 把握文化自觉规律第152-164页
        一、文化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找准文化发展目标第152-156页
        二、文化构成的多样性要求文化包容强化主导第156-160页
        三、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要求持续积淀重在建设第160-164页
    第二节 增强文化自觉程度第164-170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意义第164-165页
        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基因第165-168页
        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168-170页
    第三节 破解文化自觉瓶颈第170-175页
        一、推进文化创新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为主题第171-172页
        二、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核心厘清文化认同与政权的关系第172-173页
        三、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文化与科技和市场的同步前进第173-175页
结语第175-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85-186页
致谢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苏格兰民族问题研究--以苏格兰国民党的发展演变为主线
下一篇: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与甘草次酸复方脂质体构建及体内外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