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研究外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商品房价格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 第17-29页 |
2.1 商品房价格形成机制 | 第17-20页 |
2.1.1 商品房特征分析 | 第17页 |
2.1.2 商品房价格构成及成本分析 | 第17-19页 |
2.1.3 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 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 | 第20-26页 |
2.2.1 基于成本角度分析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2.2 基于供需角度分析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 | 第21-26页 |
2.3 市场失灵与政府角色 | 第26-28页 |
2.3.1 房地产市场失灵理论 | 第26-27页 |
2.3.2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 第29-44页 |
3.1 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 | 第29-33页 |
3.1.1 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的概念 | 第29-30页 |
3.1.2 房地产政策调控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3.1.3 房地产宏观调控方法 | 第31-33页 |
3.2 主要国家及地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 第33-38页 |
3.2.1 以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重的调控模式英国模式 | 第33-34页 |
3.2.2 以房产税为主要手段的调控模式美国模式 | 第34-37页 |
3.2.3 强调住房福利的调控模式德国模式 | 第37页 |
3.2.4 国外商品房价格政府调控模式的思考 | 第37-38页 |
3.3 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演变 | 第38-42页 |
3.3.1 转轨时期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 第38-39页 |
3.3.2 房改以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 第39-41页 |
3.3.3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博弈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宏观调控政策对商品房价格影响评价及实证分析 | 第44-60页 |
4.1 基于 PSR 模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4-47页 |
4.1.1 调控政策评价的 PSR 模型框架构建 | 第44页 |
4.1.2 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4-45页 |
4.1.3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权重的确定 | 第45-46页 |
4.1.4 压力、状态、响应综合评价指数的确定 | 第46-47页 |
4.2 实证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 第47-52页 |
4.2.1 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47页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7-48页 |
4.2.3 综合评价指数的确定 | 第48页 |
4.2.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4.3 基于 Panel Data 模型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影响评价 | 第52-54页 |
4.3.1 模型介绍及基本假定 | 第52-54页 |
4.3.2 模型构建 | 第54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54-58页 |
4.4.1 数据处理 | 第54-58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58页 |
4.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 第60-64页 |
5.1 完善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 | 第60-61页 |
5.2 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秩序 | 第61-62页 |
5.3 调整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 第62-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