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范围及对象 | 第18-19页 |
1.2.1 研究范围确定 | 第18-19页 |
1.2.2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3.1 认知评价 | 第19页 |
1.3.2 历史文化街区 | 第19-20页 |
1.3.3 商业适宜度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 第23-25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 | 第25-47页 |
2.1 历史文化街区评价研究综述 | 第25-32页 |
2.1.1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评价研究与实践 | 第25-28页 |
2.1.2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评价研究与实践 | 第28-32页 |
2.2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研究综述 | 第32-36页 |
2.2.1 国外遗产地商业化研究综述 | 第32-34页 |
2.2.2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研究 | 第34-36页 |
2.3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研究综述 | 第36-38页 |
2.3.1 国外遗产商业适宜度研究 | 第36-37页 |
2.3.2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研究 | 第37-38页 |
2.4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保护开发实践 | 第38-45页 |
2.4.1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 第38-42页 |
2.4.2 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研究——以台北迪化老街为例 | 第42-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3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与保护的关系现状分析 | 第47-61页 |
3.1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与保护的关系变迁 | 第47-50页 |
3.1.1 从“冻结式”保护到综合开发利用 | 第47-49页 |
3.1.2 旅游商业开发成为当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惯用手法 | 第49-50页 |
3.2 历史街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的矛盾冲突及原因 | 第50-56页 |
3.2.1 过度商业化阻碍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序发展 | 第50-54页 |
3.2.2 商业化不足抑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健康发展 | 第54-56页 |
3.3 文化保护中历史街区适度商业化的多方诉求 | 第56-60页 |
3.3.1 社会角度:适度商业以优化街区社会结构 | 第56-57页 |
3.3.2 经济角度:适度商业以促进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57-58页 |
3.3.3 文化角度:适度商业以推动街区历史文化保护 | 第58-59页 |
3.3.4 生活角度:适度商业以营造街区良好生活环境 | 第59-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的原理研究 | 第61-81页 |
4.1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 第61-62页 |
4.1.1 商业适宜度评价的内涵 | 第61页 |
4.1.2 商业适宜度评价的意义 | 第61-62页 |
4.2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目标与原则 | 第62-64页 |
4.2.1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的目标 | 第62页 |
4.2.2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的原则 | 第62-64页 |
4.3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思路 | 第64-79页 |
4.3.1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价值目标确定 | 第64-66页 |
4.3.2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方法选取 | 第66-67页 |
4.3.3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体系构建 | 第67-78页 |
4.3.4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实证研究 | 第78页 |
4.3.5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4.3.6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意见反馈 | 第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5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实证研究 | 第81-121页 |
5.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81-89页 |
5.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81页 |
5.1.2 研究对象简介 | 第81-89页 |
5.2 调研与先导研究 | 第89-106页 |
5.2.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89-90页 |
5.2.2 先导研究 | 第90-106页 |
5.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 | 第106-118页 |
5.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数学原理 | 第106-107页 |
5.3.2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评价 | 第107-111页 |
5.3.3 商业适宜度评价结果分析 | 第111-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1页 |
6 历史文化街区适度商业化优化策略 | 第121-139页 |
6.1 政策管理层面:以保护为前提的商业化管理制度 | 第122-127页 |
6.1.1 编制科学合理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规划 | 第122-123页 |
6.1.2 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细则 | 第123-126页 |
6.1.3 建立历史街区商业动态监管系统 | 第126-127页 |
6.2 规划技术层面:延续街区主体功能的商业化模式 | 第127-135页 |
6.2.1 渐进式商业更新模式的选取 | 第127-128页 |
6.2.2 历史街区传统功能的延续 | 第128-131页 |
6.2.3 多样宜人的商业、文化空间营造 | 第131-135页 |
6.3 街区社会层面:与社会结构相协调的街区优化 | 第135-138页 |
6.3.1 社区建设:完善生活配套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 第136页 |
6.3.2 原住民就业:鼓励居民参与商业活动以增加经济收入 | 第136-137页 |
6.3.3 社区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以实现街区共同保护 | 第137-13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7 结论 | 第139-14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39-140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40页 |
7.3 论文局限与展望 | 第140-143页 |
7.3.1 论文局限 | 第140页 |
7.3.2 研究展望 | 第140-143页 |
致谢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1页 |
附录 | 第151-162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1-152页 |
B.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问卷调查表 | 第152-154页 |
C. 下浩老街商业适宜度问卷调查表 | 第154-156页 |
D. 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问卷调查表 | 第156-158页 |
E. 单因素综合评价向量计算过程 | 第158-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