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中德养老保障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页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中德养老保障法律制度基本概况比较分析第16-35页
    2.1 养老保障理论概述第16-20页
        2.1.1 相关的概念界定第16-18页
        2.1.2 养老保障法律制度的特点及作用第18页
        2.1.3 影响养老保障制度的主要因素第18-20页
        2.1.4 养老保障法律制度的设立和改革目标第20页
    2.2 从制度历史演变中探寻变化规律第20-32页
        2.2.1 养老保障法律制度在德国的发展概况第20-26页
        2.2.2 养老保障法律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第26-32页
    2.3 中德养老保障法律制度差异及原因分析第32-34页
        2.3.1 中德养老保障法律制度基本概况的比较第32-34页
        2.3.2 差异及原因分析第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中德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比较分析第35-43页
    3.1 主体资格的比较第35-36页
        3.1.1 德国现行社会保险法关于法定养老保险主体资格的规定第35-36页
        3.1.2 我国社会保险法关于社会养老保险主体资格的规定第36页
        3.1.3 比较分析第36页
    3.2 覆盖范围的比较第36-38页
        3.2.1 德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第36-37页
        3.2.2 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第37-38页
        3.2.3 比较分析第38页
    3.3 养老保险金收益以及给付条件的比较第38-39页
        3.3.1 德国有关养老保险金收益及给付条件的规定第38-39页
        3.3.2 我国社会保险法关于养老保险金给付的规定第39页
        3.3.3 比较分析第39页
    3.4 养老保险筹资目标模式的比较第39-41页
        3.4.1 德国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第39-40页
        3.4.2 我国社会统筹帐户与个人帐户结合的筹资模式第40-41页
        3.4.3 比较分析第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中德老年救助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第43-48页
    4.1 德国老年救助法律制度第43-44页
        4.1.1 家庭互助制度第43页
        4.1.2 长期照料制度第43-44页
        4.1.3 社会救助制度第44页
    4.2 我国老年救助法律制度第44-46页
        4.2.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44-45页
        4.2.2 专项救助及优待政策第45页
        4.2.3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5-46页
    4.3 比较分析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德国养老保障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第48-56页
    5.1 从德国养老保障制度历史演化中探寻效率变化规律第48-52页
        5.1.1 养老保障制度不存在国际通用的模式第48页
        5.1.2 经济增长机制对养老保障制度有重要影响第48-49页
        5.1.3 加强监管是保持养老保险财务制度可持续性的必要措施第49页
        5.1.4 其他养老保障措施可以对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有益补充第49-50页
        5.1.5 完善立法对提高制度效率十分重要第50-51页
        5.1.6 建立养老金全国统筹可持续收益机制第51-52页
    5.2 我国养老保障法律制度未来改革趋势分析第52-55页
        5.2.1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第52-54页
        5.2.2 规范专门立法第54页
        5.2.3 区别政策与法律的作用第54页
        5.2.4 确立社会保险财务独立性原则第54-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怀疑主义:霍姆斯司法哲学之哲学
下一篇:C区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