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霍姆斯怀疑主义哲学观的理论渊源与推导 | 第18-25页 |
2.1 霍姆斯实用主义司法哲学观的确立 | 第18-21页 |
2.1.1 与“形而上学俱乐部”成员往来 | 第18页 |
2.1.2 《普通法》与《法律的道路》的发表 | 第18-20页 |
2.1.3 实用主义司法哲学观背后的怀疑主义方法论 | 第20-21页 |
2.2 怀疑主义哲学观的产生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21-22页 |
2.2.1 产生背景 | 第21页 |
2.2.2 理论渊源 | 第21-22页 |
2.3 霍姆斯对怀疑主义的阐释与应用 | 第22-24页 |
2.3.1 霍姆斯对怀疑主义的阐释 | 第22-23页 |
2.3.2 霍姆斯对怀疑主义的应用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霍姆斯怀疑主义哲学观的内涵分析 | 第25-34页 |
3.1 道德怀疑主义 | 第25-27页 |
3.1.1 道德相对论 | 第25页 |
3.1.2 道德怀疑论的成因分析 | 第25-26页 |
3.1.3 道德怀疑论的不足 | 第26-27页 |
3.2 规则怀疑主义 | 第27-32页 |
3.2.1 对法律确定性的怀疑 | 第27-28页 |
3.2.2 反对形式主义:质疑三段论 | 第28-29页 |
3.2.3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 | 第29-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霍姆斯司法哲学中怀疑主义的运用与体现 | 第34-47页 |
4.1 法律认识论:法律与道德相分离 | 第34-37页 |
4.1.1 理论上的不同 | 第34页 |
4.1.2 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外在标准 | 第34-36页 |
4.1.3 区分法律与道德的现实意义 | 第36页 |
4.1.4 分离理论的缺陷 | 第36-37页 |
4.2 法律方法论:“坏人”视角的预测 | 第37-40页 |
4.2.1 对“坏人”视角的解读 | 第37-39页 |
4.2.2 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 | 第39-40页 |
4.2.3 坏人论与预测论的矛盾 | 第40页 |
4.3 自制与能动之间:怀疑主义在司法哲学中的应用 | 第40-46页 |
4.3.1 司法自制与司法能动的内涵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宪法的权威 | 第42页 |
4.3.3 严格遵循先例 | 第42-43页 |
4.3.4 言论自由领域的司法能动 | 第43-45页 |
4.3.5 疑难案件中法官的司法能动性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对霍姆斯怀疑主义哲学观的再思考 | 第47-56页 |
5.1 学者的继承与发展 | 第47-51页 |
5.1.1 卡多佐对逻辑的质疑 | 第47-48页 |
5.1.2 卢埃林的规则怀疑主义 | 第48-49页 |
5.1.3 弗兰克的怀疑主义思想 | 第49-50页 |
5.1.4 波斯纳对法律确定性的寻求 | 第50-51页 |
5.2 批评与辩驳:对若干相关争议的讨论 | 第51-55页 |
5.2.1 怀疑主义的局限性 | 第51-52页 |
5.2.2 对霍姆斯司法哲学的评价 | 第52-53页 |
5.2.3 对霍姆斯及其评论家们的总结 | 第53-54页 |
5.2.4 霍姆斯司法哲学对中国司法实践的启示 | 第54-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