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中国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6页 |
2.1.1 车险及商业车险 | 第16页 |
2.1.2 车险费率市场化 | 第1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2.1 保险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 | 第16-18页 |
2.2.2 规制中的政府失灵 | 第18-20页 |
3 中国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20-27页 |
3.1 中国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 | 第20-21页 |
3.1.1 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动力 | 第20页 |
3.1.2 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外在推力 | 第20-21页 |
3.2 中国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简要历程及评价 | 第21-23页 |
3.2.1 统颁阶段及评价 | 第21页 |
3.2.2 探索阶段及评价 | 第21-22页 |
3.2.3 重新管制阶段及评价 | 第22页 |
3.2.4 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总体评价 | 第22-23页 |
3.3 中国新一轮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内容及效果评价 | 第23-27页 |
3.3.1 改革目标 | 第23页 |
3.3.2 改革步骤 | 第23-24页 |
3.3.3 改革措施 | 第24-25页 |
3.3.4 改革效果评价 | 第25-27页 |
4 江西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及保险监管的实践与效果 | 第27-34页 |
4.1 江西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简要回顾 | 第27-32页 |
4.1.1 江西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阶段 | 第27-29页 |
4.1.2 江西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4.1.3 江西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效果评价 | 第30-32页 |
4.2 江西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中的保险监管 | 第32-34页 |
4.2.1 保险监管措施 | 第32-33页 |
4.2.2 保险监管效果 | 第33-34页 |
5 江西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中保险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8页 |
5.1 保险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34-35页 |
5.1.1 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34页 |
5.1.2 偿付能力监管不完善 | 第34-35页 |
5.2 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 第35-36页 |
5.2.1 市场准入制度太过严格 | 第35页 |
5.2.2 退出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5.3 行业协会与社会监管作用缺失 | 第36-38页 |
5.3.1 行业协会力量薄弱 | 第36-37页 |
5.3.2 社会监管力量薄弱 | 第37-38页 |
6 费率市场化背景下江西车险市场监管对策建议 | 第38-41页 |
6.1 建立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 | 第38-39页 |
6.1.1 强化监管制度建设 | 第38页 |
6.1.2 加强偿付能力监管 | 第38-39页 |
6.2 健全车险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 第39页 |
6.2.1 改革市场准入机制 | 第39页 |
6.2.2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 第39页 |
6.3 发挥行业协会与社会监管力量 | 第39-41页 |
6.3.1 发挥行业协会监管作用 | 第39-40页 |
6.3.2 发挥社会监管力量 | 第40-41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41-42页 |
7.1 结论 | 第41页 |
7.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