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表面等离子体产生原理 | 第12-15页 |
1.3 SPR传感器的调制形式 | 第15-17页 |
1.4 SPR传感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的理论基础 | 第20-38页 |
2.1 表面等离子体的色散特性 | 第20-23页 |
2.2 表面等离子体的特征长度 | 第23-24页 |
2.3 产生SPR的光学方法 | 第24-26页 |
2.4 SPR传感器的结构研究 | 第26-31页 |
2.5 金属薄膜理论 | 第31-34页 |
2.6 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的主要参数 | 第34页 |
2.7 有限元法 | 第34-3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Au/ITO纳米复合材料SPR自参照传感器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有效介质理论模型 | 第38-40页 |
3.3 棱镜材料对波矢匹配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纳米复合材料对波矢匹配的影响 | 第42-45页 |
3.5 结构设计 | 第45页 |
3.6 入射角的影响 | 第45-47页 |
3.7 待测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8 金属层厚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SPR自参照传感器液体浓度的测量分析 | 第52-58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温度对折射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 浓度对折射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 共振波长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