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技术站能力查定及其技术改造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技术站能力查定研究 | 第16-28页 |
2.1 技术站能力查定概况 | 第16页 |
2.2 技术站写实时间的确定 | 第16-17页 |
2.3 技术站写实数据表研究 | 第17-20页 |
2.3.1 通过能力数据 | 第17-19页 |
2.3.2 改编能力数据 | 第19-20页 |
2.4 技术站能力计算方法改进研究 | 第20-28页 |
2.4.1 技术站通过能力 | 第21-24页 |
2.4.2 技术站改编能力 | 第24-27页 |
2.4.3 技术站最终能力 | 第27-28页 |
第3章 技术站衔接区段运量预测 | 第28-32页 |
3.1 预测方法 | 第28-29页 |
3.2 灰色预测模型原理 | 第29-30页 |
3.3 分担率的确定 | 第30-31页 |
3.4 运量预测的基础资料 | 第31-32页 |
第4章 技术站扩能改造研究 | 第32-40页 |
4.1 扩能改造必要性分析 | 第32-33页 |
4.2 扩能改造方式的选择 | 第33-34页 |
4.3 技术改造研究 | 第34-36页 |
4.3.1 技术改造原则 | 第34-35页 |
4.3.2 技术改造步骤 | 第35页 |
4.3.3 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 第35-36页 |
4.4 备选方案比选研究 | 第36-39页 |
4.5 对推荐方案的进一步研究 | 第39-40页 |
第5章 实例研究 | 第40-67页 |
5.1 车站能力查定 | 第40-47页 |
5.1.1 通过能力 | 第40-43页 |
5.1.2 改编能力 | 第43-45页 |
5.1.3 货场能力 | 第45-46页 |
5.1.4 车站能力汇总 | 第46-47页 |
5.2 运量预测 | 第47-53页 |
5.2.1 货运量 | 第47-52页 |
5.2.2 客运量 | 第52-53页 |
5.3 改扩建必要性分析 | 第53-57页 |
5.3.1 现有车站能力分析 | 第53页 |
5.3.2 车站运营作业分析 | 第53-55页 |
5.3.3 设计年度能力 | 第55-57页 |
5.3.4 小结 | 第57页 |
5.4 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 第57-59页 |
5.5 方案Ⅲ和方案Ⅳ比选 | 第59-64页 |
5.6 针对推荐方案Ⅲ的进一步优化研究 | 第64-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