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及披露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3 文献述评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二章 离职后福利会计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离职后福利与养老金概念讨论第17-18页
    2.2 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原理解释第18页
    2.3 离职后福利会计理论基础第18-21页
        2.3.1 劳动报酬观第18-19页
        2.3.2 资产负债观第19-21页
第三章 离职后福利会计准则比较第21-29页
    3.1 准则发展历程第21-24页
        3.1.1 我国准则历史变迁第21-22页
        3.1.2 国际准则历史变迁第22-23页
        3.1.3 美国准则历史变迁第23-24页
    3.2 国内外离职后福利会计准则之间的比较第24-27页
        3.2.1 会计处理规定的区别第24-26页
        3.2.2 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的区别第26-27页
    3.3 小结第27-29页
第四章 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问题研究第29-43页
    4.1 设定受益计划会计核算准则分析第29-32页
        4.1.1 不存在资产的设定受益计划会计核算第29-31页
        4.1.2 存在资产的设定受益计划会计核算第31-32页
    4.2 设定受益计划会计核算问题研究第32-40页
        4.2.1 特定作业下当期服务成本与劳务投入不配比第32-35页
        4.2.2 折现率的规定给予企业利润操纵空间第35-36页
        4.2.3 过去服务成本会计处理方法不合理第36-39页
        4.2.4 未明确削减员工数量导致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变化处理第39-40页
    4.3 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其他问题研究第40-41页
        4.3.1 未规定关于推定义务和补偿权处理第40页
        4.3.2 精算假设规定较为模糊第40-41页
    4.4 小结第41-43页
第五章 离职后福利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第43-53页
    5.1 离职后福利会计表内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研究第43-47页
        5.1.1 未全面反映负债和资产信息第43-44页
        5.1.2 未单独披露成本收益信息第44-45页
        5.1.3 没有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来源分别披露第45-47页
    5.2 离职后福利会计表外信息披露及其他问题研究第47-51页
        5.2.1 信息披露力度不够第47-51页
        5.2.2 缺乏专门的准则规范第51页
    5.3 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离职后福利会计准则改进的思考与建议第53-59页
    6.1 关于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第53-55页
        6.1.1 特定作业下使用偿债基金法计算当期服务成本第53页
        6.1.2 采用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报酬组合法确定折现率第53-54页
        6.1.3 采用直线法或年数总和法对过去服务成本进行摊销第54页
        6.1.4 改进准则相关条款第54页
        6.1.5 加强企业精算队伍建设第54-55页
    6.2 关于离职后福利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第55-56页
        6.2.1 科学设置专用账户第55页
        6.2.2 按照不同来源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反映第55-56页
        6.2.3 增加附注中定性信息的披露第56页
    6.3 构建专门的准则规范第56-57页
    6.4 “和而不同”理念下逐步实现与国际准则趋同第57-59页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租赁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