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狼毒中三种双黄酮与药物转运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第11-16页
第1章 引言第16-23页
    1.1 双黄酮的化学结构第16页
    1.2 双黄酮的分布第16-17页
    1.3 双黄酮的药理活性第17-19页
        1.3.1 舒张血管活性第17页
        1.3.2 促进细胞分化第17页
        1.3.3 抗氧化活性第17页
        1.3.4 抗肿瘤活性第17页
        1.3.5 抗病毒活性第17-18页
        1.3.6 抗菌和抗虫活性第18页
        1.3.7 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第18-19页
        1.3.8 肝脏保护作用第19页
        1.3.9 其它药理活性第19页
    1.4 狼毒的研究概况第19-23页
        1.4.1 狼毒及其临床应用第19-20页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3页
第2章 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第23-43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3-25页
        2.1.1 仪器设备第23页
        2.1.2 实验材料第23-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0页
        2.2.1 CMC、NCB和NCA的样品处理方法第25页
        2.2.2 拉米夫定的样品处理方法第25-26页
        2.2.3 CMC、NCB和NCA的LC-MS/MS分析方法第26页
        2.2.4 CMC、NCB和NCA分析方法学验证第26-28页
        2.2.5 拉米夫定LC-MS/MS分析方法第28-29页
        2.2.6 拉米夫定分析方法学验证第29-30页
    2.3 实验结果第30-42页
        2.3.1 LC-MS/MS测定CMC、NCB和NCA的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第30-38页
        2.3.2 LC-MS/MS测定拉米夫定的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第38-42页
    2.4 讨论第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三种双黄酮与人转运体MRP2、BCRP、P-gp、OAT1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第43-84页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3-45页
        3.1.1 仪器第43-44页
        3.1.2 试剂与药品第44页
        3.1.3 实验相关试药和试液配制第44-45页
    3.2 实验方法第45-52页
        3.2.1 细胞培养第45页
        3.2.2 单层细胞跨膜电阻的测定第45-46页
        3.2.3 MTT法测定细胞的毒性第46页
        3.2.4 三种黄酮在高表达MRP2、BCRP和MDR1细胞单层中的转运实验第46-47页
        3.2.5 CMC、NCB和NCA对转运体的抑制实验第47-48页
        3.2.6 细胞积聚实验第48-49页
        3.2.7 细胞摄取实验第49-50页
        3.2.8 半数抑制浓度和抑制常数的计算第50-51页
        3.2.9 RT-PCR测定MDRl mRNA的表达第51页
        3.2.10 Western blot测定P-gp蛋白的表达第51页
        3.2.11 NCB与P-gp的分子对接研究方法第51-52页
    3.3 实验结果第52-80页
        3.3.1 CMC、NCB和NCA的细胞毒性第52-55页
        3.3.2 CMC作为MRP2、BCRP和P-gp的底物研究第55-57页
        3.3.3 NCA作为MRP2和BCRP的底物研究第57-58页
        3.3.4 NCB作为MRP2、BCRP和P-gp底物的研究第58-61页
        3.3.5 三种双黄酮对MRP2、BCRP、P-gp的抑制作用第61-64页
        3.3.6 NCB对MRP2、BCRP和P-gp的抑制作用研究第64-71页
        3.3.7 CMC、NCB和NCA与OAT1的相互作用第71-76页
        3.3.8 NCB抑制P-gp的机理研究第76-80页
    3.4 讨论第80-83页
        3.4.1 MRP2、BCRP、P-gp和OAT1底物第80-81页
        3.4.2 NCB与P-gp作用机理第81页
        3.4.3 MRP2与P-gp底物交叉性第81-82页
        3.4.4 MRP2、BCRP、P-gp和OAT1抑制剂第82-83页
    3.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4章 基于药物转运体的三种双黄酮相互作用体内研究第84-99页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84-86页
        4.1.1 仪器第84-85页
        4.1.2 实验材料第85-86页
    4.2 实验方法第86-88页
        4.2.1 狼毒提取物中CMC、NCA和NCB含量测定方法第86页
        4.2.2 NCB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实验第86-87页
        4.2.3 CMC单独给药及与NCB联合给药的大鼠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第87页
        4.2.4 狼毒提取物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后的大鼠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第87页
        4.2.5 狼毒提取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第87-88页
        4.2.6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88页
    4.3 实验结果第88-95页
        4.3.1 狼毒提取物中CMC、NCA和NCB的含量第88页
        4.3.2 NCB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第88-91页
        4.3.3 CMC单独给药及与NCB联合给药的大鼠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91-92页
        4.3.4 狼毒提取物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后的大鼠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第92-94页
        4.3.5 狼毒提取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94-95页
    4.4 讨论第95-97页
        4.4.1 转运体与代谢酶介导CMC在肠道吸收的相对贡献第95页
        4.4.2 转运体介导狼毒提取物与拉米夫定的相互作用第95-96页
        4.4.3 转运体介导三种双黄酮的体内吸收第96-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创新点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1页
综述:黄酮类化合物与转运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11-139页
    1. 多药耐药转运蛋白第111-118页
        1.1 P-糖蛋白第112-115页
        1.2 乳腺癌耐药蛋白第115-116页
        1.3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第116-118页
    2. 其他ABC转运体第118-119页
        2.1 ATP结合盒转运体A1第118-119页
        2.2 胆盐转运蛋白第119页
    3. SLC转运体第119-128页
        3.1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第119-121页
        3.2 Na~+依赖-葡萄糖转运体第121-123页
        3.3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第123页
        3.4 易化葡萄糖转运体第123-128页
    4. 展望第128-129页
    5. 参考文献第129-139页
作者简介第139-140页
博士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EAB基团的两亲接枝聚膦腈载药自组装体的构建及抗肿瘤作用评价
下一篇:DOX和CA4P共载mPEG-PLA聚合物囊泡的制备及其肿瘤抑制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