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明知”本体论 | 第10-27页 |
一、“明知”的内涵 | 第10-12页 |
二、“明知”的分类 | 第12-16页 |
(一) 刑法总则的“明知”和刑法分则的“明知” | 第12-14页 |
(二) 对记述构成要素的“明知”和对规范构成要素的“明知” | 第14页 |
(三) 对实害的“明知”和对危险的“明知” | 第14-15页 |
(四) 事前“明知”、事中“明知”和事后“明知” | 第15-16页 |
(五) 认定的“明知”和推定的“明知” | 第16页 |
三、“明知”的内容 | 第16-21页 |
(一) 理论分歧 | 第16-19页 |
(二) “明知”的应然蕴含 | 第19-20页 |
(三) 分则中“明知”的内容 | 第20页 |
(四) 共同犯罪中的“明知” | 第20-21页 |
四、“明知”的标准和程度 | 第21-24页 |
(一) “明知”的标准 | 第21-23页 |
(二) “明知”的程度 | 第23-24页 |
五、“明知”的阻却事由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明知”关系论 | 第27-31页 |
一、“明知”与应知 | 第27-28页 |
二、“明知”与犯罪意图 | 第28-29页 |
三、“明知”与犯罪目的 | 第29页 |
四、“明知”与认识错误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明知”认定论 | 第31-37页 |
一、司法证明 | 第31-32页 |
二、司法推定 | 第32-37页 |
(一) 推定的概念 | 第32-33页 |
(二) 关于推定“明知”的立法现状 | 第33-34页 |
(三) 推定“明知”的构成要件 | 第34-35页 |
(四) 推定“明知”的范围限定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明知”个罪论 | 第37-43页 |
一、毒品犯罪中的推定“明知” | 第37-38页 |
二、持有型犯罪中的推定“明知” | 第38-40页 |
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的推定“明知” | 第40-41页 |
四、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中的推定“明知” | 第41-42页 |
五、假币犯罪中的推定“明知”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