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4页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WMN 基础知识及负载均衡路由度量概述 | 第16-26页 |
2.1 WMN 基础知识 | 第16-18页 |
2.1.1 WMN 的架构和特点 | 第16-17页 |
2.1.2 WMN 的相关技术 | 第17-18页 |
2.2 AODV 路由协议与路由度量 | 第18-25页 |
2.2.1 AODV 路由协议 | 第18-23页 |
2.2.2 负载均衡路由度量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干扰与区域负载感知的 WMN 负载均衡路由度量 | 第26-38页 |
3.1 INX 路由度量分析 | 第26-27页 |
3.2 干扰与区域负载感知的负载均衡路由度量设计 | 第27-30页 |
3.2.1 区域负载感知模型 | 第27-28页 |
3.2.2 IRLA 路由度量的构建 | 第28-29页 |
3.2.3 IRLA 与 INX 路由度量的分析比较 | 第29-30页 |
3.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0-36页 |
3.3.1 性能评价指标与仿真参数设置 | 第30-33页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业务区分与负载感知的多网关 WMN 负载均衡路由度量 | 第38-52页 |
4.1 BP2BG 多网关路由度量分析 | 第38-40页 |
4.2 业务区分与负载感知的负载均衡路由度量设计 | 第40-44页 |
4.2.1 多网关 WMN 网络模型 | 第40-41页 |
4.2.2 中断概率和中断速率 | 第41-42页 |
4.2.3 BDLA 路由度量的构建 | 第42-44页 |
4.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4-51页 |
4.3.1 网关平均吞吐量指标与仿真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2-53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实践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