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低含氢硅油的合成方法 | 第12-13页 |
1.2.1 全含氢硅油调聚法 | 第13页 |
1.2.2 混合有机氯硅烷共水解缩合法 | 第13页 |
1.2.3 开环聚合法 | 第13页 |
1.3 两亲性氟硅共聚物的制备 | 第13-18页 |
1.3.1 阴离子开环聚合 | 第14页 |
1.3.2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 第14-15页 |
1.3.3 共缩聚法 | 第15-16页 |
1.3.4 硅氢加成法 | 第16-18页 |
1.4 氟硅共聚物的表面润湿性能 | 第18-23页 |
1.4.1 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 | 第18-20页 |
1.4.2 有机硅材料表面润湿性能 | 第20-21页 |
1.4.3 有机氟材料表面润湿性能 | 第21-22页 |
1.4.4 氟硅材料表面润湿性能 | 第22-23页 |
1.5 材料表面阻抗蛋白质污染的机理 | 第23-25页 |
1.5.1 空间位阻理论 | 第23页 |
1.5.2 水化层理论 | 第23-24页 |
1.5.3 表面电荷理论 | 第24-25页 |
1.6 课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2.1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2.2.2 实验装置 | 第28-30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2.3.1 PHMS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3页 |
2.3.2 两亲性有机硅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35页 |
2.3.3 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两亲性氟硅共聚物涂层的防水、防油性能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3.2.1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 | 第39页 |
3.2.2 基材的制备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3.3.1 PHMS-g-(EO,AGE,PFBE)接枝共聚物涂层表面化学组成 | 第40-42页 |
3.3.2 PHMS-g-(EO,AGE,PFBE)接枝共聚物表面微观形貌 | 第42-44页 |
3.3.3 PHMS-g-(EO,AGE,PFBE)接枝共聚物的防水、防油性能 | 第44-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涂层的防蛋白质吸附性能 | 第50-59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 第51页 |
4.2.2 蛋白质吸附实验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4.3.1 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的防蛋白质吸附性能 | 第52-55页 |
4.3.2 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防蛋白质吸附性能与共聚物表面的关系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 第59-71页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60页 |
5.2.2 测试方法 | 第60页 |
5.2.3 实验装置 | 第60-61页 |
5.2.4 聚合物乳化整理织物实验 | 第61-62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62-69页 |
5.3.1 两亲性氟硅共聚物的乳化 | 第62-64页 |
5.3.2 两亲性氟硅聚合物整理织物的防水防油性能 | 第64-66页 |
5.3.3 两亲性氟硅聚合物整理织物的防污防蛋白质性能 | 第66-67页 |
5.3.4 织物性能与织物表面关系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