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黔东南原生态地区盗伐林木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第1-9页
引言第9-11页
一、黔东南原生态地区盗伐林木犯罪的实证分析第11-24页
 (一) 盗伐林木犯罪数量分析第11-12页
 (二) 犯罪客观方面分析第12-14页
  1、盗伐林木的立木材积数量分析第12页
  2、行为对象——林木类型分析第12-13页
  3、犯罪时间和地点分析第13-14页
  4、犯罪方式第14页
 (三) 盗伐林木犯罪主体分析第14-16页
  1、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情况第14-15页
  2、民族成分分析第15-16页
 (四) 犯罪主观方面分析第16-17页
  1、犯罪目的第16-17页
  2、犯罪认知状态第17页
 (五) 盗伐林木罪的刑罚分析第17-18页
 (六) 影响盗伐林木犯罪的三个潜在因素——自治条例、习惯法和经济政策第18-22页
  1、自治条例变化背后人们观念的变化第18-19页
  2、本地区的习惯法第19-20页
  3、工业化和城镇化政策第20-22页
 (七) 小结第22-24页
  1、黔东南原生态地区盗伐林木犯罪的特点第22页
  2、办理盗伐林木犯罪案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对盗伐行为的认定不能限制为秘密窃取第22-24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关于伐林木犯罪的法律规范分析第24-30页
 (一) 盗伐林木犯罪法律规范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第24-28页
  1、萌芽阶段(1949年-1979年)第24-25页
  2、发展阶段(1979年-1997年)第25-26页
  3、完善阶段(1997年-2000年)第26-28页
 (二) 我国盗伐林木犯罪法律规范的评介第28-30页
三、中国周边国家盗伐林木犯罪立法介绍第30-32页
 (一) 俄罗斯、蒙古、朝鲜第30-31页
 (二) 日本第31-32页
四、关于对预防和办理黔东南原生态地区盗伐林木犯罪的几条建议第32-38页
 (一) 完善刑事法律规范第32-34页
  1、明确盗伐林木对生态法益的侵害第32-33页
  2、吸收《森林法》对林木进行功能种类的划分第33页
  3、明确将"责令补种"作为对盗伐林木犯罪分子的刑罚或非刑罚处理第33-34页
 (二) 完善司法方法第34-35页
  1、加强盗伐林木犯罪形势研判工作,实现司法与执法资源共享第34页
  2、将"愿意补种、恢复生态"作为对轻微的盗伐林木犯罪案件"辩诉交易式"的酌定减轻情节第34-35页
  3、有效发动群众,将预防犯罪的战线前移第35页
 (三) 大力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第35-36页
  1、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第35-36页
  2、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第36页
 (四) 加强宣传和引导第36-38页
  1、加强地区森林历史和法规教育宣传第36页
  2、加大对盗伐林木犯罪案件实行巡回审判的力度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下一篇: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