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1.2.1 拉伸-弯曲复合载荷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拉伸-弯曲复合载荷材料性能测试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3 原位测试仪器及原位检测手段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2章 拉伸-弯曲复合加载测试理论分析 | 第28-44页 |
2.1 材料测试理论模型 | 第28-38页 |
2.1.1 传统拉伸试验理论 | 第29-30页 |
2.1.2 传统弯曲试验理论 | 第30-32页 |
2.1.3 拉伸—弯曲复合加载理论模型 | 第32-38页 |
2.2 拉伸-弯曲测试装置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8-43页 |
2.2.1 两端固定式三点弯曲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8-39页 |
2.2.2 拉伸-弯曲测试试样的受力仿真分析 | 第39-41页 |
2.2.3 拉伸-弯曲测试试样的圆弧过渡影响 | 第41-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测试装置设计与分析 | 第44-56页 |
3.1 传动件的理论校核计算 | 第44-48页 |
3.1.1 测试装置电机输入转矩的确定 | 第44-45页 |
3.1.2 滚珠丝杠的校核计算 | 第45-48页 |
3.2 传动件、结构件的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8-53页 |
3.2.1 传动件的有限元静力学仿真及模态分析 | 第48-50页 |
3.2.2 关键结构件的有限元静力学仿真与模态分析 | 第50-53页 |
3.3 整机动力学分析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测试装置的集成与调试分析 | 第56-72页 |
4.1 拉伸—弯曲复合加载测试系统组成 | 第56-61页 |
4.1.1 机械驱动加载装置原理与组成 | 第57-58页 |
4.1.2 拉伸—弯曲测试仪器的工作流程 | 第58-59页 |
4.1.3 信号检测单元的设计 | 第59-60页 |
4.1.4 原位测试模块设计 | 第60-61页 |
4.2 传感器的标定实验 | 第61-66页 |
4.2.1 位移传感器的标定实验 | 第61-64页 |
4.2.2 力传感器的标定实验 | 第64页 |
4.2.3 相对位移法修正测试误差 | 第64-66页 |
4.3 纯拉伸试验性能研究 | 第66-70页 |
4.3.1 拉伸测试性能较准 | 第66-69页 |
4.3.2 重复性试验研究 | 第69-70页 |
4.4 纯弯曲试验力学性能研究 | 第70-71页 |
4.4.1 重复性试验研究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拉伸-弯曲复合加载试验研究 | 第72-86页 |
5.1 镁合金材料拉伸-弯曲复合加载测试试验研究 | 第72-76页 |
5.1.1 扎制方向对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 | 第73页 |
5.1.2 拉伸应力状态对于镁合金材料的弯曲性能影响 | 第73-74页 |
5.1.3 弯曲挠度状态对镁合金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74-76页 |
5.2 铜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第76-80页 |
5.2.1 铜铝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 第76-77页 |
5.2.2 不同厚度铜铝复合材料的拉-弯复合加载性能研究 | 第77-78页 |
5.2.3 双金属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变化 | 第78-80页 |
5.3 拉-弯复合载荷原位测试技术研究 | 第80-84页 |
5.3.1 镁合金材料在拉伸-弯曲复合状态下金相组织分析 | 第80-83页 |
5.3.2 镁合金材料在拉伸-弯曲复合状态下的断口形貌分析 | 第83页 |
5.3.3 合金材料断口形貌和应力状态的关系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8-100页 |
一、作者简介 | 第98页 |
二、主要研究成果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