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5-3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内容 | 第15-19页 |
一、机构投资者概念界定及划分依据 | 第15-16页 |
二、会计信息质量概念界定及衡量方法 | 第16-17页 |
三、投资效率概念界定及衡量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述评 | 第19-27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23-26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一、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页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28页 |
三、投资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异质机构投资者视角下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机理分析 | 第30-33页 |
第一节 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对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1页 |
第三节 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3-41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一、样本选取 | 第34-35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35页 |
第三节 变量设计及模型构建 | 第35-41页 |
一、异质机构投资者的划分 | 第35-36页 |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计量 | 第36-37页 |
三、投资效率的计量 | 第37-38页 |
四、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38-40页 |
五、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投资期望模型和会计信息质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1-42页 |
一、投资期望模型实证分析 | 第41-42页 |
二、会计信息质量模型实证分析 | 第42页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4页 |
一、全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二、两种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全样本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全样本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9-5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之间显著正相关 | 第49页 |
二、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与投资效率之间显著正相关 | 第49-50页 |
三、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 第50页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一、应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监督体系,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 第50页 |
二、应放宽对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政策限制 | 第50-51页 |
三、应大力倡导机构投资者多元化发展,重点培养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 | 第51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51-53页 |
一、所选模型的适用性 | 第51-52页 |
二、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类 | 第52页 |
三、变量的选取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