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20页 |
1.1.1 大规模MIMO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1.2 大规模MIMO技术优势 | 第18-19页 |
1.1.3 大规模MIMO技术挑战 | 第19-20页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0-23页 |
1.2.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2.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3页 |
第二章 分布式大规模MIMO矩匹配近似技术 | 第33-57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3-34页 |
2.2 系统模型 | 第34-36页 |
2.3 系统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2.4 矩匹配近似方法 | 第38-40页 |
2.5 近似性能分析 | 第40-47页 |
2.5.1 近似和速率 | 第40-44页 |
2.5.2 近似误符号率 | 第44-46页 |
2.5.3 近似中断概率 | 第46-47页 |
2.6 和速率渐进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2.7 仿真结果 | 第48-5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第三章 单小区3D大规模MIMO接收技术及性能分析 | 第57-77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57-58页 |
3.2 系统模型与用户3D分布 | 第58-62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58-61页 |
3.2.2 用户3D分布模型 | 第61-62页 |
3.3 可达和速率与理论下界 | 第62-65页 |
3.3.1 可达和速率 | 第62-63页 |
3.3.2 和速率下界 | 第63-65页 |
3.4 和速率渐进性能分析 | 第65-66页 |
3.5 仿真结果 | 第66-73页 |
3.5.1 场景一 | 第67-70页 |
3.5.2 场景二 | 第70-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第四章 多小区非协作3D大规模MIMO预编码技术及其性能分析 | 第77-99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77-78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78-82页 |
4.2.1 MIMO信道衰落模型 | 第78-80页 |
4.2.2 3D MIMO信道 | 第80-81页 |
4.2.3 归一化MRT预编码性能 | 第81-82页 |
4.3 3D MIMO性能分析 | 第82-88页 |
4.3.1 数据速率 | 第83-85页 |
4.3.2 误符号率 | 第85-87页 |
4.3.3 中断概率 | 第87-88页 |
4.4 渐进性能分析 | 第88-89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89-9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第五章 多小区协作3D大规模MIMO接收技术及性能分析 | 第99-121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99-100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100-104页 |
5.2.1 MIMO信道衰落模型 | 第101-102页 |
5.2.2 3D MIMO模型 | 第102页 |
5.2.3 上行协作模型 | 第102-104页 |
5.3 和速率下界 | 第104-106页 |
5.4 渐进性能分析与最佳用户数方案 | 第106-111页 |
5.4.1 渐进性能分析 | 第106-109页 |
5.4.2 最佳用户数方案 | 第109-111页 |
5.5 仿真结果 | 第111-11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1-122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22-125页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提交提案的情况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