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认知无线网络中的高效频谱利用和性能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22页
        1.1.1 认知无线网络的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2 认知无线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22页
    1.2 研究现状第22-27页
        1.2.1 认知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第22-24页
        1.2.2 多维频谱空洞检测与接入第24-26页
        1.2.3 认知无线网络容量分析第26-2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第27-31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50页
第二章 认知无线网络中认知信息表征、度量与传递第50-110页
    2.1 研究背景第50-52页
    2.2 认知信息的表征理论第52-72页
        2.2.1 空间维度认知信息第53-65页
        2.2.2 时间维度认知信息第65-70页
        2.2.3 空时表征的对偶性第70-72页
    2.3 认知信息度量方法第72-83页
        2.3.1 认知信息量的概念第72-74页
        2.3.2 认知信息量的性质第74-81页
        2.3.3 认知信息量的应用第81-83页
    2.4 认知信息传递方法第83-95页
        2.4.1 理论分析第84-87页
        2.4.2 算法设计第87-95页
    2.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5-104页
        2.5.1 认知信息表征方法第95-97页
        2.5.2 认知信息度量第97-99页
        2.5.3 认知信息传递方法第99-104页
    2.6 结论第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第三章 认知无线网络空时二维频谱机会第110-146页
    3.1 研究背景第110-112页
    3.2 系统模型第112-114页
    3.3 灰区的时间维度频谱机会第114-123页
        3.3.1 精确结果第115-119页
        3.3.2 基于中心极限定理的结果第119-122页
        3.3.3 噪声不确定性对灰区半径的影响第122-123页
    3.4 白区的空间维度频谱机会第123-128页
        3.4.1 精确法第123-125页
        3.4.2 补充法第125页
        3.4.3 白区的半径第125-127页
        3.4.4 噪声不确定性对白区半径的影响第127-128页
    3.5 三区的半径第128-132页
        3.5.1 单主用户网络的三区半径第128页
        3.5.2 多主用户网络的三区半径第128-130页
        3.5.3 最优的黑区半径第130-131页
        3.5.4 过渡区的存在性第131-132页
    3.6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32-142页
        3.6.1 三区的性能第132页
        3.6.2 灰区的半径第132-134页
        3.6.3 白区的半径第134-136页
        3.6.4 过渡区第136-138页
        3.6.5 最优的黑区半径第138-142页
        3.6.6 典型IEEE 802.22的应用场景第142页
    3.7 结论第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6页
第四章 认知无线网络角度维频谱机会第146-180页
    4.1 研究背景第146-149页
    4.2 网络协议和定义第149-161页
        4.2.1 主次用户的网络协议第149-152页
        4.2.2 链路容量、吞吐量容量和连通性的定义第152-153页
        4.2.3 角度维度频谱机会的定义第153-160页
        4.2.4 允许次用户等待的网络连通性分析第160-161页
    4.3 认知无线网络采用方向性传输的容量分析第161-166页
        4.3.1 主网络的吞吐量第161-163页
        4.3.2 次网络的吞吐量:OTOR第163页
        4.3.3 次网络的吞吐量:DTOR第163-165页
        4.3.4 次网络的吞吐量:OTDR第165-166页
        4.3.5 次网络的吞吐量:DTDR第166页
    4.4 不允许次用户等待的网络连通性分析第166-175页
        4.4.1 次网络在HDP-VDP路由下的连通性第167-169页
        4.4.2 次网络在环绕路由下的连通性第169-175页
    4.5 结论第175-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0页
第五章 认知无线网络高度维频谱机会第180-198页
    5.1 研究背景第180-182页
    5.2 系统模型第182-183页
        5.2.1 网络模型第182页
        5.2.2 信道模型第182-183页
    5.3 网络协议第183-191页
        5.3.1 主次网络的网络协议第183-190页
        5.3.2 允许次用户等待的网络连通性分析第190-191页
    5.4 吞吐量尺度定律第191-194页
        5.4.1 主网络的吞吐量尺度律第191-194页
        5.4.2 次网络的吞吐量尺度律第194页
    5.5 结论第194-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19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98-202页
    6.1 论文总结第198-199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199-202页
缩略语第202-204页
致谢第204-20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208-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无线网络中协作频谱感知策略与性能优化分析
下一篇:网络化的耦合振子的集群同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