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8-1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 | 第15-35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形成依据 | 第15-21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二、历史依据 | 第17-20页 |
三、现实基础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总体规定 | 第21-27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与意义 | 第23-26页 |
三、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总体规定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内容的内在逻辑 | 第27-35页 |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第27-28页 |
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的逻辑 | 第28-31页 |
三、符合个人层面的逻辑 | 第31-35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 | 第35-53页 |
第一节 古今诚信之内涵 | 第35-38页 |
一、中华传统美德中诚信的内涵 | 第35-37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的内涵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传统根源 | 第38-44页 |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 第38-41页 |
二、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三、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民族根基分析 | 第42-43页 |
四、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契合之处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功能及对传统美德的超越 | 第44-53页 |
一、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功能 | 第44-50页 |
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对传统诚信的超越 | 第50-53页 |
第三章 立足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 | 第53-63页 |
第一节 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应遵循的原则 | 第53-58页 |
一、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辩证统一的原则 | 第53-55页 |
二、坚持民族性与创造性辩证统一的原则 | 第55-56页 |
三、坚持导向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原则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利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的途径 | 第58-63页 |
一、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诚信”道德的教育和宣传 | 第58-60页 |
二、从诚信治理方面弥补传统诚信道德的不足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