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 第8-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有机马克思主义概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 | 第16-19页 |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 | 第16-18页 |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19-21页 |
二、过程哲学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诉求 | 第22-25页 |
一、走出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 | 第22-23页 |
二、建构包括人类和整个生物圈的更大共同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体系 | 第25-37页 |
第一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纲领 | 第25-28页 |
一、历史是无限开放的过程 | 第25-26页 |
二、人类历史不一定会越变越好 | 第26-27页 |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与经济分析突破了生产和资本两个领域 | 第27页 |
四、任何马克思主义实践都离不开“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的前提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言 | 第28-31页 |
一、资本主义的“正义”并非正义 | 第28-29页 |
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并不自由 | 第29-30页 |
三、穷人是全球气候遭到破坏的最大受害者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案 | 第31-37页 |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原则 | 第31-33页 |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政策性指南 | 第33-34页 |
三、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措施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性评析 | 第37-51页 |
第一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要素 | 第37-44页 |
一、紧扣时代脉搏,以生态文明作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诉求 | 第37-39页 |
二、对资本主义自由、人权、民主和正义进行了深刻批判 | 第39-41页 |
三、摒弃二元对立机械思维,主张整体、联系、发展和辩证的有机思维 | 第41-42页 |
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中国元素”的重视和挖掘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局限 | 第44-51页 |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所误解 | 第44-45页 |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案在中国不具有可行性 | 第45-47页 |
三、武断否定现代性的合理性,盲目追求后现代 | 第47-48页 |
四、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具有折中倾向,不能做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颠覆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与镜鉴 | 第51-60页 |
第一节 合理价值: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启示意义 | 第51-55页 |
一、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 第51-52页 |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由、人权、民主和正义,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第52-54页 |
三、立足于中国智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局限反思: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镜鉴意义 | 第55-60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发展创新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 第56-57页 |
二、避免现代性发展陷阱,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 第57-58页 |
三、中国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