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巨型艾美耳球虫四种微线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

摘要第9-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英文缩略词第18-20页
前言第20-21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21-63页
    第一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研究进展和鸡球虫病的防控现状第21-45页
        1 E.maxima研究进展第21-25页
            1.1 E.maxima的发现第21页
            1.2 E.maxima的发育第21-22页
            1.3 E.maxima卵囊形态第22页
            1.4 流行病学第22-23页
            1.5 E.maxima的致病性第23-24页
            1.6 E.maxima的免疫学特征第24页
            1.7 同工酶研究第24-25页
            1.8 E.maxima基因序列研究第25页
        2 鸡球虫的防控现状第25-34页
            2.1 抗球虫产品的应用第25-29页
            2.2 疫苗第29-33页
            2.3 其他鸡球虫病防控策略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5页
    第二章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研究进展第45-63页
        1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体蛋白概述第45-48页
        2 各种鸡艾美耳球虫微线体蛋白的研究进展第48-55页
            2.1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1第48-49页
            2.2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2第49页
            2.3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第49-50页
            2.4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4第50-52页
            2.5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5第52-53页
            2.6 鸡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63-217页
    第三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空肠上皮细胞结合蛋白的鉴定第63-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70页
            1.1 试验材料第64-66页
            1.2 试验方法第66-70页
        2 结果第70-81页
            2.1 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和鸡空肠上皮细胞的分离与纯化第70-71页
            2.2 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可溶性全蛋白及其抗血清的制备第71-73页
            2.3 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可溶性蛋白与鸡空肠上皮细胞的结合第73-74页
            2.4 LC-MS/MS分析和鉴定结合鸡空肠上皮细胞的E.maxima子孢子可溶性蛋白第74-75页
            2.5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5-81页
        3 讨论第81-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第四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第91-1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2-107页
            1.1 试验材料第92-93页
            1.2 试验方法第93-107页
        2 结果第107-124页
            2.1 EmMIC3基因的5'和3'端扩增及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7-111页
            2.2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MIC3的构建和鉴定第111-112页
            2.3 重组MIC3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第112-114页
            2.4 大鼠抗MIC3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及特异性检测第114-116页
            2.5 EmMIC3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第116-118页
            2.6 被动免疫试验结果第118-121页
            2.7 EmMIC3免疫诱导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第121-122页
            2.8 EmMIC3免疫诱导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第122-124页
            2.9 EmMIC3免疫诱导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检测第124页
        3 讨论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1页
    第五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第131-1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2-136页
            1.1 试验材料第132-133页
            1.2 试验方法第133-136页
        2 结果第136-148页
            2.1 EmMIC2基因PCR扩增结果第136-137页
            2.2 重组质粒pMD19-T-MIC2的构建和鉴定第137-138页
            2.3 重组质粒pET-32a(+)-MIC2的构建和鉴定第138页
            2.4 重组MIC2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第138-140页
            2.5 Western Blot分析第140-141页
            2.6 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2的构建和鉴定第141-142页
            2.7 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2在鸡体内表达的检测第142-143页
            2.8 EmMIC2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第143-146页
            2.9 EmMIC2免疫诱导血清抗体、细胞因子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第146-148页
        3 讨论第148-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5页
    第六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第155-1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56-158页
            1.1 试验材料第156页
            1.2 试验方法第156-158页
        2 结果第158-170页
            2.1 EmMIC7基因PCR扩增结果第158页
            2.2 重组质粒pMD19-T-MIC7的构建和鉴定第158-159页
            2.3 重组质粒pET-32a(+)-MIC7的构建和鉴定第159-160页
            2.4 重组MIC7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第160-162页
            2.5 Western Blot分析第162-163页
            2.6 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7的构建和鉴定第163页
            2.7 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7在鸡体内表达的检测第163-165页
            2.8 EmMIC7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第165-167页
            2.9 EmMIC7免疫诱导血清抗体、细胞因子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第167-170页
        3 讨论第170-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79页
    第七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第179-2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80-182页
            1.1 试验材料第180-181页
            1.2 试验方法第181-182页
        2 结果第182-199页
            2.1 EmAMA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182-185页
            2.2 AMA1功能域的PCR扩增和克隆第185-187页
            2.3 重组质粒pET-32a(+)-AMA1FD的构建第187页
            2.4 重组AMA1FD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第187-189页
            2.5 Western Blot分析第189-191页
            2.6 DNA疫苗pVAX1-AMA1FD的构建和鉴定第191-192页
            2.7 DNA疫苗pVAX1-AMA1FD在鸡体内表达的检测第192-193页
            2.8 AMA1FD的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第193-196页
            2.9 AMA1FD免疫诱导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第196-197页
            2.10 EmAMA1FD免疫诱导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第197-198页
            2.11 EmAMA1FD免疫诱导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检测第198-199页
        3 讨论第199-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06页
    第八章 重组MIC蛋白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第206-21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06-208页
            1.1 试验材料第206-207页
            1.2 试验方法第207-208页
        2 结果第208-212页
            2.1 rEmMIC3与不同鸡肠段结合试验结果第208-209页
            2.2 rEmMIC2与不同鸡肠段结合试验结果第209-210页
            2.3 rEmMIC7蛋与不同鸡肠段结合试验结果第210-211页
            2.4 rEmAMA1FD蛋白与不同鸡肠段结合试验结果第211-212页
        3 讨论第212-214页
        参考文献第214-217页
全文总结第217-219页
致谢第219-221页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2:K1菌株IMT5155基因组特征及DE205B株黏附素和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鸡堆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在侵入部位特异性中的作用